关于试谈汉代的“知足”之风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15:17:0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与张良同时代的韩信自恃功高,被封为淮阴侯后,牢骚满腹,好不知足,最后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而张良却淡然处之,非常知足,深得高祖刘邦、吕后的信任和器重,得以善始善终。
汉初的另一名臣萧何,深知盈满招祸的道理,生活上很是知足,为人谦退、做事谨慎。《史记》卷53《萧相国世家》载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郑当时,深受道家“知足”思想影响,谦退、处下,廉洁奉公,不治产业,与人为善。《史记》卷120《郑当时列传》载郑当时:“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於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卒后家无余赀财。”
西汉末年的著名学者扬雄,青少年时代曾经跟随道家学者严君平学习,并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不慕名利,不求富贵,安于贫贱,埋头著述。《汉书》卷87《扬雄传》载扬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於富贵,不戚戚於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扬雄“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体现了“知足者富”的思想,在基本生活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主要追求精神的富有。
扬雄尽管后来到京师做了郎官,但仍“恬于势利”,安于贫贱。“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於势利乃如是……家素贫。”
东汉光武帝刘秀深受道家“知足”思想影响,在施政方针上提倡节俭;减轻田租,减轻刑法,释放奴婢,与民休息。《后汉书》卷1《光武帝纪》载刘秀之语:“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实际上就是按照道家思想施政。光武帝在生活方面很是“知足”,《后汉书》卷76《循吏列传:序》载:“光武长于民间,颇达情伪,见稼穑艰难,百姓病害,至天下已定,务用安静,……身衣大练,色元重彩,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其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扎十行,细书成文。勤约之风,行于上下。……能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他所穿“大练”是一种不染色的白绢,其它衣服色彩也很单调;作为皇帝能够做到“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说明他的“知足”已经达到了很高境界。
东汉初年的不少功臣深受“知足”之风影响,知足寡欲,为人谦退,生活俭朴,远离权势和名利,朝野上下出现了一片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后汉书》卷15《李通传》载李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后汉书》卷16《邓禹传》载邓禹:“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事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帝益重之。”《后汉书》卷17《贾复传》载贾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后汉书》卷16《寇恂传》载寇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后汉书》卷17《冯异传》载冯异:“为人谦退不伐。”《后汉书》卷18《吴汉传》注引《东观记》曰:“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后汉书》卷18《陈俊传》载陈俊:“俊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后汉书》卷20《祭遵传》载:“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绔,布被,夫人裳不加缘,帝以是重焉。”“临死遗诫牛车载丧,薄葬洛阳。”从这些功臣淡泊名利的思想倾向与小心谨慎的处世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足”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有多么深刻。
除了功臣外,东汉时期还有不少人物深受“知足”之风的影响。他们清静寡欲、道德高尚、不慕荣名,并以自己的行为感化、教育周围的人。《后汉书》卷2l《任光传》载任隗“少好黄老。清静寡欲,所得奉秩,常以赈恤宗族,收养孤寡”“义行内修,不求名誉”;《后汉书》卷32《樊宏传》载樊宏同族曾孙樊准“父瑞,好黄老言,清静少欲。准少励志行,修儒术,以先父产业数百万让孤兄子。”《后汉书》卷39《淳于恭传》载:“淳于恭字孟孙,北海淳于人也。善说《老子》,清静不慕荣名。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辄助为收采。又见偷刈禾者,恭念其愧,因伏草中,盗去乃起,里落化之。”
四、结束语
老子“知足”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之一。老子思想在汉初成为国家施政的指导思想,对汉代社会影响巨大。有汉一代,“知足”之风熏染甚盛,躬身践行老子思想尤其是老子“知足”思想者甚多。他们是思想的智者,行动的楷模。他们淡泊名利,视富贵、钱财等外在事物如浮云,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富有;在处世态度上,他们为人谦退,生活俭朴,与人为善。他们不仅建立了自己和谐的人际关系圈,而且也影响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以古为鉴,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汉代“知足”者的名利观念和处世态度,大力宣传“知足”思想,培育“知足”风尚,让越来越多的人正确领会并努力实践“知足”思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友爱,减少人与人之间因“不知足”而引起的种种矛盾与斗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1]李耳,老子[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
[2]尹振环,楚简老子辨析[M],北京:中华书局,2001.
[3]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5]周廷窠,韩诗外传(附补逸校注拾遗)[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任峻华,注释,韩非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7]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8]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9]常璩,撰,任乃强,校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汉初的另一名臣萧何,深知盈满招祸的道理,生活上很是知足,为人谦退、做事谨慎。《史记》卷53《萧相国世家》载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郑当时,深受道家“知足”思想影响,谦退、处下,廉洁奉公,不治产业,与人为善。《史记》卷120《郑当时列传》载郑当时:“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於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卒后家无余赀财。”
西汉末年的著名学者扬雄,青少年时代曾经跟随道家学者严君平学习,并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不慕名利,不求富贵,安于贫贱,埋头著述。《汉书》卷87《扬雄传》载扬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於富贵,不戚戚於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扬雄“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体现了“知足者富”的思想,在基本生活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主要追求精神的富有。
扬雄尽管后来到京师做了郎官,但仍“恬于势利”,安于贫贱。“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於势利乃如是……家素贫。”
东汉光武帝刘秀深受道家“知足”思想影响,在施政方针上提倡节俭;减轻田租,减轻刑法,释放奴婢,与民休息。《后汉书》卷1《光武帝纪》载刘秀之语:“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实际上就是按照道家思想施政。光武帝在生活方面很是“知足”,《后汉书》卷76《循吏列传:序》载:“光武长于民间,颇达情伪,见稼穑艰难,百姓病害,至天下已定,务用安静,……身衣大练,色元重彩,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其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扎十行,细书成文。勤约之风,行于上下。……能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他所穿“大练”是一种不染色的白绢,其它衣服色彩也很单调;作为皇帝能够做到“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说明他的“知足”已经达到了很高境界。
东汉初年的不少功臣深受“知足”之风影响,知足寡欲,为人谦退,生活俭朴,远离权势和名利,朝野上下出现了一片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后汉书》卷15《李通传》载李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后汉书》卷16《邓禹传》载邓禹:“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事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帝益重之。”《后汉书》卷17《贾复传》载贾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后汉书》卷16《寇恂传》载寇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后汉书》卷17《冯异传》载冯异:“为人谦退不伐。”《后汉书》卷18《吴汉传》注引《东观记》曰:“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后汉书》卷18《陈俊传》载陈俊:“俊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后汉书》卷20《祭遵传》载:“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绔,布被,夫人裳不加缘,帝以是重焉。”“临死遗诫牛车载丧,薄葬洛阳。”从这些功臣淡泊名利的思想倾向与小心谨慎的处世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足”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有多么深刻。
除了功臣外,东汉时期还有不少人物深受“知足”之风的影响。他们清静寡欲、道德高尚、不慕荣名,并以自己的行为感化、教育周围的人。《后汉书》卷2l《任光传》载任隗“少好黄老。清静寡欲,所得奉秩,常以赈恤宗族,收养孤寡”“义行内修,不求名誉”;《后汉书》卷32《樊宏传》载樊宏同族曾孙樊准“父瑞,好黄老言,清静少欲。准少励志行,修儒术,以先父产业数百万让孤兄子。”《后汉书》卷39《淳于恭传》载:“淳于恭字孟孙,北海淳于人也。善说《老子》,清静不慕荣名。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辄助为收采。又见偷刈禾者,恭念其愧,因伏草中,盗去乃起,里落化之。”
四、结束语
老子“知足”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之一。老子思想在汉初成为国家施政的指导思想,对汉代社会影响巨大。有汉一代,“知足”之风熏染甚盛,躬身践行老子思想尤其是老子“知足”思想者甚多。他们是思想的智者,行动的楷模。他们淡泊名利,视富贵、钱财等外在事物如浮云,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富有;在处世态度上,他们为人谦退,生活俭朴,与人为善。他们不仅建立了自己和谐的人际关系圈,而且也影响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以古为鉴,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汉代“知足”者的名利观念和处世态度,大力宣传“知足”思想,培育“知足”风尚,让越来越多的人正确领会并努力实践“知足”思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友爱,减少人与人之间因“不知足”而引起的种种矛盾与斗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参考文献
][1]李耳,老子[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
[2]尹振环,楚简老子辨析[M],北京:中华书局,2001.
[3]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5]周廷窠,韩诗外传(附补逸校注拾遗)[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任峻华,注释,韩非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7]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8]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9]常璩,撰,任乃强,校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 [中等教育] 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 [中国哲学] 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 [财务控制]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 [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 [职业教育] 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 [市场营销] 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 [国际贸易] “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