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的发展的理性思考与误区浅析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15:17:00
论文摘要:何为全面发展?何为个性发展?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入手,具体论述人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的关系,阐述传统教育模式下人的发展的误区。这些正是笔者在本文中要探讨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人的发展;理性思考;误区分析
“教育的车轮一旦转动起来,它就将永远加快自己的速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这句名言,早已为社会发展的事实所验证;在被称为“信息时代”、“知识社会”、“教育世纪”的当代,更显示出预言一般的魅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其实质和关键是教育优势的竞争,培养人才的质量的竞争。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我国教育长期受到困扰,片面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生动活泼的充分发展。片面追求升学率,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时间和质量划等号,以至于“日光加灯光”、“时间加汗水”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学生自进校到出校,很少有选择的余地,基本上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一、关于人的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
关于人的发展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教育目标问题。从教育史来看,在古希腊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们和以后的一些先进资产阶级教育家们,也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这个问题。
(一)人的发展的探讨
1、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人的发展包括多个方面,即德、智、体、美、劳诸要素的发展。在过去,重视德育,而忽视了其它各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今天,虽然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全面的和谐发展,其实质还是不可避免以智育为主的畸形教育。
2、从教学论的观点来看,人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可分割也不能分割开来。各育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维中也存在着某些片面的观念,认为课堂教学只要培养学生的智能,不必考虑其它各育的发展。如:认为德育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只有美术课才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等等。
3、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发展的各方面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相互统一的。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但现实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常常受到压抑。
4、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而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故人的发展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观念。教育要培养足够数量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既要有各方面发展的通才,又要有在各个领域有专长的各种类型出类拔萃的专才。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涵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学说,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全面发展,一是全面发展教育。下面我们来具体谈谈人的全面发展。
1、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身心的几个重要方面都能有所发展。这里的“几个”究竟是指什么?一般认为德、智、体是最基本的三个方面。有的人认为是德、智、体、美。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提出劳动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说他把全面发展看作包含德、智、体、美、劳。现在还有的学者提出了“心育”,即心理教育,并论证了它的重要性。
2、每“育”又有个全面发展的问题。每“育”本身又有许多方面,都需要不断地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的知识在不断地广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工具学科都属于智育的范畴。自然科学又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社会科学又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等。其他方面也无不如此。如美育,有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德育有道德品质教育,还包括通过各种学科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活动也是进行德育必要的途径。
3、全面发展不只是知识技能的广度问题,还有深度和高度的问题。例如智育,不仅有知识的数量与质量问题,而且也包含着智慧的高低与能力的大小问题。不仅每一育的深度和高度与全面性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发展,而且各育的发展深度和高度及全面性,彼此之间也是互相影响。衡量一个人是否全面发展,不仅要看他所已达到的水平,而且还要深入分析在发展的高度、深度方面,是否达到他可能达到的那个最大限度。
(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个性
发挥特长,发展特色,实际上是发展个性问题。“个性”一词原指希腊罗马时代的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戴的假面具。后来心理学家把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及其种种行为的心理活动,看作个性的表现。人的个性是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情绪等等熔成的一种最复杂的“合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对于各个个人来说,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当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使我们的文化科学得到高度发展。教育上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这和艺术上的百花齐放,科学上的百家争鸣,其精神都是一致的,就是在共同一致的基础上要有差异。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是用一个模子铸造“标准件”,而是要他们在共同的健全或比较健全的基础上不断地放出异采。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学校要做到以下几项要求:第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要“超大纲”,要在同学中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第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项入迷的课外活动,只要一有空闲,他就到为他准备的“角落”里去探索和钻研。第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阅读的书籍(包括文艺著作和科学著作),要有几十本他喜欢反复翻阅的书。而且强调指出,如果一个学生在十二、十三岁还没有在上述几个方面显示出明显的倾向,教师就应当感到焦虑,对他施以强有力的影响力。
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心、美、劳等方面。如果只注意这几育的均衡发展,忽视每个人的特长,并不一定能出人才。在全面发展的概念中,不仅不排斥每个人的个性问题,而且是以各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全面发展是对学生的统一要求,是共性;每个学生的特长是不一致的,是个性。我们不能避开共性去讲个性,同样,也不能离开个性去谈共性。因此,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不仅不是矛盾的,而且是一致的。具体来说,全面发展是个性的全面发展,是特长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补充,这两方面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具体地、辩证地统一起来。
二、传统教育模式下人的发展的误区
(一)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普通学校教育始终没有摆脱培养少数“读书做官”的文化型人才教育的轨道,受教育者基本上按照“读书——考试——升学”的三级跳模式打转转。只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忽视其它各育。有的虽然谈德、智、体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中只是流于形式,没能落到实处。有的把各育孤立地割裂开来,有的只教书不育人,有的只育人不教书。
(二)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家长、社会、舆论、教育行政部门都用一种评估标准——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的最基本标准。于是导致:只看学生的考分高低,按学生各科考试总分排名次,为了应付考试,任意取消音、体、美以及一些文字副科的教学。一些各门功课考分很高,却学得比较呆板,缺乏生气,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不强的学生,常常受到表扬,而那些学有特色,却因为某一方面略有不足的学生,常常受到责难。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愈演愈烈。题海战术,猜题押题,死记硬背,实则是阻碍学生的发展,摧残人才。由此使得多数升学无望的学生厌学,甚至逃学、辍学,导致严重的“流生”现象。
(三)学校教育严重划一化
我国中小学教育模式单一:“千校一面,万人一书”。普通中小学在组织形态、教材、教法上趋于一致。划一教育严重不适应和脱离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才能、创造性的充分发展。
(四)忽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中采取“书山题海”,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学生经常产生焦虑、忧郁、厌学之心态。学生适应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大大降低。教学多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方式,学生的学习难以跨越“上课记笔记,课后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模式。近些年来,有关科研机构调查可知,中小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一般都在20%左右。
论文关键词:人的发展;理性思考;误区分析
“教育的车轮一旦转动起来,它就将永远加快自己的速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这句名言,早已为社会发展的事实所验证;在被称为“信息时代”、“知识社会”、“教育世纪”的当代,更显示出预言一般的魅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其实质和关键是教育优势的竞争,培养人才的质量的竞争。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我国教育长期受到困扰,片面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生动活泼的充分发展。片面追求升学率,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时间和质量划等号,以至于“日光加灯光”、“时间加汗水”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学生自进校到出校,很少有选择的余地,基本上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一、关于人的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
关于人的发展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教育目标问题。从教育史来看,在古希腊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们和以后的一些先进资产阶级教育家们,也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这个问题。
(一)人的发展的探讨
1、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人的发展包括多个方面,即德、智、体、美、劳诸要素的发展。在过去,重视德育,而忽视了其它各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今天,虽然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全面的和谐发展,其实质还是不可避免以智育为主的畸形教育。
2、从教学论的观点来看,人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可分割也不能分割开来。各育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维中也存在着某些片面的观念,认为课堂教学只要培养学生的智能,不必考虑其它各育的发展。如:认为德育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只有美术课才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等等。
3、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发展的各方面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相互统一的。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但现实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常常受到压抑。
4、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而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故人的发展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观念。教育要培养足够数量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既要有各方面发展的通才,又要有在各个领域有专长的各种类型出类拔萃的专才。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涵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学说,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全面发展,一是全面发展教育。下面我们来具体谈谈人的全面发展。
1、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身心的几个重要方面都能有所发展。这里的“几个”究竟是指什么?一般认为德、智、体是最基本的三个方面。有的人认为是德、智、体、美。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提出劳动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说他把全面发展看作包含德、智、体、美、劳。现在还有的学者提出了“心育”,即心理教育,并论证了它的重要性。
2、每“育”又有个全面发展的问题。每“育”本身又有许多方面,都需要不断地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的知识在不断地广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工具学科都属于智育的范畴。自然科学又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社会科学又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等。其他方面也无不如此。如美育,有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德育有道德品质教育,还包括通过各种学科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活动也是进行德育必要的途径。
3、全面发展不只是知识技能的广度问题,还有深度和高度的问题。例如智育,不仅有知识的数量与质量问题,而且也包含着智慧的高低与能力的大小问题。不仅每一育的深度和高度与全面性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发展,而且各育的发展深度和高度及全面性,彼此之间也是互相影响。衡量一个人是否全面发展,不仅要看他所已达到的水平,而且还要深入分析在发展的高度、深度方面,是否达到他可能达到的那个最大限度。
(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个性
发挥特长,发展特色,实际上是发展个性问题。“个性”一词原指希腊罗马时代的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戴的假面具。后来心理学家把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及其种种行为的心理活动,看作个性的表现。人的个性是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情绪等等熔成的一种最复杂的“合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对于各个个人来说,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当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使我们的文化科学得到高度发展。教育上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这和艺术上的百花齐放,科学上的百家争鸣,其精神都是一致的,就是在共同一致的基础上要有差异。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是用一个模子铸造“标准件”,而是要他们在共同的健全或比较健全的基础上不断地放出异采。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学校要做到以下几项要求:第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要“超大纲”,要在同学中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第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项入迷的课外活动,只要一有空闲,他就到为他准备的“角落”里去探索和钻研。第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阅读的书籍(包括文艺著作和科学著作),要有几十本他喜欢反复翻阅的书。而且强调指出,如果一个学生在十二、十三岁还没有在上述几个方面显示出明显的倾向,教师就应当感到焦虑,对他施以强有力的影响力。
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心、美、劳等方面。如果只注意这几育的均衡发展,忽视每个人的特长,并不一定能出人才。在全面发展的概念中,不仅不排斥每个人的个性问题,而且是以各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全面发展是对学生的统一要求,是共性;每个学生的特长是不一致的,是个性。我们不能避开共性去讲个性,同样,也不能离开个性去谈共性。因此,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不仅不是矛盾的,而且是一致的。具体来说,全面发展是个性的全面发展,是特长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补充,这两方面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具体地、辩证地统一起来。
二、传统教育模式下人的发展的误区
(一)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普通学校教育始终没有摆脱培养少数“读书做官”的文化型人才教育的轨道,受教育者基本上按照“读书——考试——升学”的三级跳模式打转转。只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忽视其它各育。有的虽然谈德、智、体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中只是流于形式,没能落到实处。有的把各育孤立地割裂开来,有的只教书不育人,有的只育人不教书。
(二)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家长、社会、舆论、教育行政部门都用一种评估标准——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的最基本标准。于是导致:只看学生的考分高低,按学生各科考试总分排名次,为了应付考试,任意取消音、体、美以及一些文字副科的教学。一些各门功课考分很高,却学得比较呆板,缺乏生气,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不强的学生,常常受到表扬,而那些学有特色,却因为某一方面略有不足的学生,常常受到责难。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愈演愈烈。题海战术,猜题押题,死记硬背,实则是阻碍学生的发展,摧残人才。由此使得多数升学无望的学生厌学,甚至逃学、辍学,导致严重的“流生”现象。
(三)学校教育严重划一化
我国中小学教育模式单一:“千校一面,万人一书”。普通中小学在组织形态、教材、教法上趋于一致。划一教育严重不适应和脱离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才能、创造性的充分发展。
(四)忽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中采取“书山题海”,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学生经常产生焦虑、忧郁、厌学之心态。学生适应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大大降低。教学多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方式,学生的学习难以跨越“上课记笔记,课后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模式。近些年来,有关科研机构调查可知,中小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一般都在20%左右。
- 上一篇:试议墨家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 下一篇:试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 [中等教育] 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 [中国哲学] 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 [财务控制]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 [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 [职业教育] 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 [市场营销] 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 [国际贸易] “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