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危机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6-30 22:03:00
【摘 要】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了投资者对美国整个金融市场健康状况和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房屋抵押贷款原本是为购房者提供信用购房的便利,在次级抵押贷款下,投资者信用级别较低,违约率较高,房屋价格下降导致部分投资者资不抵债,违约率上升从而导致贷款受损,商业银行本该为此承当风险。但事实上,能引起国际金融市场轩然大波的是以次级抵押贷款为标的创造出大量金融衍生品。近年来,这种过度信用创造从根本上加深了金融危机。这种高度合成的信用创造产品并没有经过风险的检验,这场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危机是对过度信用创造的回应,是被低估的风险溢价全面显现。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危机爆发的过程,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得出了本次危机对于我国建立和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 CDO 信用衍生品
1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回顾
1.1次级抵押贷款的内涵
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即“次级按揭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但由于借款者信用记录较差,很多借贷者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收入证明就能贷到款,因此次级房贷机构面临的风险也更大,其贷款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 %至3 %。
1.2危机爆发的过程
2007年2月末,统计数据显示,次级债贷款违约率正在上升,住宅贷款机构股票大幅下降。全球金融巨头相继对美国次级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大幅增加坏账准备,引起市场不安。
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夏季,大型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的两支对冲基金因大量投资基于次级债的CDO,出现重大损失而陷于破产。
7月中旬,三大评级公司对一千多个住宅贷款MBS调低评级。
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市场。欧元区短期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缺,短期市场利率急剧上升。英国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出现了英国近140年来首次“挤兑现象”。
至此,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全面爆发。为防止市场陷入流动性危机,欧、美中央银行积极进行了干预。
10月下旬,欧美大金融机构陆续公布第三季度财务状况,巨额财务损失远远超出市场预期,市场再次出现恐慌。各中央银行不得不再次联手干预救市。
进入2008年,美国大金融机构公布新的季报,损失又一次超过预期。次级债引发信用紧缩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美国年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第四季度已经降到0.6%。此外,2008年初的失业率、零售商品指数等主要经济指标开始恶化;IMF在2008年2月初将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下调了0.5个百分点。
2危机爆发的原因
2.1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制度是形成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客观原因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大致可以分为最优贷款市场(Prime Market)、“ALT-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三个层次。次级贷款市场面向信用较低的借款人,无需提供任何偿还能力证明。美国次级贷款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房价持续上涨,凭借抵押物剩余价值大于贷款本息规避市场风险,并不依赖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保障市场存续。正是如此,随着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房价不断攀升,次级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目前全美抵押贷款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次级抵押贷款就达1.5万亿美元左右,已经具备了形成危机的制度基础和物质条件。
2.2应对流动性过剩的货币政策是促成美国次级债危机的人为原因
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至5.25%,标志着此前扩张性政策的完全逆转。另一方面,自2006年2季度以来,美国房地产价格出现了负增长,抵押品价值下降,还款压力大幅度上升,次级贷款的购房投资者,倾向放弃房产,止损出局。不断上升的利率和下降的房价冲垮了次级按揭贷款市场。
2.3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乐观,使得贷款机构进行恶性竞争,盲目降低贷款条件
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冲高,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一些次级贷款公司甚至推出“零首付”、“零文件”等贷款方式,s使得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仅需声明其收入情况,而无须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一些放贷公司甚至编造虚假信息,使不合格借贷人的借贷申请获得通过。
2.4评级机构反应滞后影响市场信心及市场的过度反应
按揭贷款拖欠率从2006 年开始上升,银行界提示过、预警过,但直到2007 年,评级公司才大幅降低了评级,导致了市场的恐慌和抛售。
市场的过度反应和普遍的恐慌情绪,使得这次危机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却远远超过的它本身的能量。当市场出现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借款人增多,导致房地产市场空置现象加剧,市场恐慌情绪加剧,使得贷款机构低价脱手,从而导致房价进一步下跌,借款人信用问题进一步加剧,以致更多的抵押品无法赎回。
3信用衍生品——CDO在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中的角色
次贷危机的发生反映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信用环境的重要变化,在这次危机中,CDO这种信用衍生产品的作用不可小视。
3.1 CDO的概念
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它是市场为了弥补ABS(房产贷款支持证券)的不足,而创造出来的信用产品。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自身结构为自己提供“信用增级”,即通常会有一个次级系列(Subordinated Tranche)或一个股本系列(Equity Tranche or Income Notes),由这些系列来充当缓冲。当CDO 资产出现信用问题时,首先损失的是股本系列和次级系列(股本系列多由发行人自己持有)。
同时,CDO的资产组合十分分散,包括ABS、MBS 等结构性产品、垃圾债券、新兴市场债券、银行贷款等高风险固定收益资产的分散组合,这就保证了在不出现违约时,CDO可能获得超额收益。
3.2 CDO产品的特点
3.2.1 CDO 的“信用分级”技术实际上将资产池中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再分配。这种结构将大量的信用风险集中给予了次级系列和股本系列。如果金融市场存在很大的流动性,使得大量资金投资了次级类型,当CDO 资产池中较大比例的资产发生违约时,投资次级系列的投资者将血本无归。这对金融市场无疑是很大的冲击。而且由于CDO2 产品的存在,使得一份标的资产衍生出的衍生证券有许多份。当标的资产发生信用风险时,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几倍于基本债券数量的衍生债券同时受到损失。
3.2.2 CDO产品几乎没有流动性。CDO 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产品,他们被设计专门满足某个机构的需求。CDO 大多只被设计给“买入持有”型的投资者,比如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而这些机构正是看准了这种产品的高收益与高信用评级的特征。低的流动性意味着,一旦这些机构在CDO火爆的时候持有了过多的CDO,以后的转让将十分困难。而市场参与者的同质性又使CDO 的流动性进一步降低。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3 CDO在这次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
3.3.1放大器、助推器、加速器的作用
它将实体经济的危机放大到信用衍生品市场、推广到全球金融市场,并加速了危机的蔓延:实体经济的危机被信用衍生品放大和加速,首先传导为CDO 的贬值和整个信用衍生品市场动荡,投资这类衍生证券的对冲基金开始大幅缩水。然后,发行衍生品和管理衍生品的公司股价开始下跌,这又引发投资者对金融类公司的普遍忧虑,进而有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市场的动荡有可能再反过来恶化实体经济,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导致实体经济衰退。
3.3.2风险的隔离与转嫁的作用
它将银行体系的风险转嫁给了其他的投资者,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等。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放大器同时也是一个警报器、减震器,它使得积累在金融系统中的信用风险能够及时被社会所认知并释放,以避免风险的继续聚集和放大。
4危机的启示
虽然,此次危机暴露出信用衍生品的一系列问题,但次级债及其衍生产品却将信用风险进行了跨国界的分散,使美国独立支撑的金融困境演变成具有扩散及传染效应的系统性难题。为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是人民币债券国际化中心建设的需要。发展信用衍生产品是将我国建设成为人民币债券市场定价中心和交易中心的重要保障,亦有助于我国成为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中的一极。其次,是银行间市场参与者分散风险的需要。通过将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衍生化及使用分层技术,可以使原本单一的信用资产构造出各种不同风险水平的产品及组合,从而满足银行间市场参与者的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和避险需要。再次,是跨市场分散风险的需要。通过贷款和债券的信用风险衍生化,可以将原本固定收益市场的风险演化为其他金融市场风险,从而在不同的市场间分散了风险。第四是跨币种分散风险的需要。通过衍生产品技术可以将人民币市场的信用风险演化成美元、欧元等其他币种市场的风险。
但是,信用衍生品产品是衍生品工具中较为复杂的品种,无论在设计上、操作上以及风险管理上均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因此在建设信用衍生品时,必须要有完善的基础市场设施作为保障:
首先,要推动原生产品和基础产品的深度发展,特别是以企业信用为依托的基础产品(如贷款和债券)。其次,要注意存量信贷资产的二级市场流动性安排,使商业银行从过去单纯发放贷款向贷款可交易机制安排上转变。由监管机构统一协调制定标准化的贷款合同,并要求引入外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以保证贷款资产的二级可转让性。再次,文本及基本制度框架要进一步规范,以便为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创造条件。此外,要推动中介机构的发展,以便为衍生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要推动OTC平台的建设,即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统筹市场参与者,以便使产品的供求形成差异化、层次化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次贷危机演变三大深化阶段.金融界,2008-2-22.
[2]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原因分析及启示.金融界,2007-10-8.
[3]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问题现状之大观园.中国金融网,2008-1-27.
[4]21世纪经济报道——梅新育:市场反应放大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
[5]资本市场与大国崛起.中国证券报.
[6]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漩涡中心的信用衍生品.中投证券,2007-8-30.
[7]美国次级按揭危机成因分析.金融会计,2007,(11).
[8]次贷危机火了衍生品市场.中金在线,2007-11-23.
[9]次贷危机催生中国信用衍生品市场.金融界,2007-10-24.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键词】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 CDO 信用衍生品
1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回顾
1.1次级抵押贷款的内涵
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即“次级按揭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但由于借款者信用记录较差,很多借贷者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收入证明就能贷到款,因此次级房贷机构面临的风险也更大,其贷款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 %至3 %。
1.2危机爆发的过程
2007年2月末,统计数据显示,次级债贷款违约率正在上升,住宅贷款机构股票大幅下降。全球金融巨头相继对美国次级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大幅增加坏账准备,引起市场不安。
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夏季,大型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的两支对冲基金因大量投资基于次级债的CDO,出现重大损失而陷于破产。
7月中旬,三大评级公司对一千多个住宅贷款MBS调低评级。
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市场。欧元区短期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缺,短期市场利率急剧上升。英国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出现了英国近140年来首次“挤兑现象”。
至此,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全面爆发。为防止市场陷入流动性危机,欧、美中央银行积极进行了干预。
10月下旬,欧美大金融机构陆续公布第三季度财务状况,巨额财务损失远远超出市场预期,市场再次出现恐慌。各中央银行不得不再次联手干预救市。
进入2008年,美国大金融机构公布新的季报,损失又一次超过预期。次级债引发信用紧缩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美国年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第四季度已经降到0.6%。此外,2008年初的失业率、零售商品指数等主要经济指标开始恶化;IMF在2008年2月初将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下调了0.5个百分点。
2危机爆发的原因
2.1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制度是形成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客观原因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大致可以分为最优贷款市场(Prime Market)、“ALT-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三个层次。次级贷款市场面向信用较低的借款人,无需提供任何偿还能力证明。美国次级贷款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房价持续上涨,凭借抵押物剩余价值大于贷款本息规避市场风险,并不依赖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保障市场存续。正是如此,随着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房价不断攀升,次级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目前全美抵押贷款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次级抵押贷款就达1.5万亿美元左右,已经具备了形成危机的制度基础和物质条件。
2.2应对流动性过剩的货币政策是促成美国次级债危机的人为原因
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至5.25%,标志着此前扩张性政策的完全逆转。另一方面,自2006年2季度以来,美国房地产价格出现了负增长,抵押品价值下降,还款压力大幅度上升,次级贷款的购房投资者,倾向放弃房产,止损出局。不断上升的利率和下降的房价冲垮了次级按揭贷款市场。
2.3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乐观,使得贷款机构进行恶性竞争,盲目降低贷款条件
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冲高,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一些次级贷款公司甚至推出“零首付”、“零文件”等贷款方式,s使得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仅需声明其收入情况,而无须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一些放贷公司甚至编造虚假信息,使不合格借贷人的借贷申请获得通过。
2.4评级机构反应滞后影响市场信心及市场的过度反应
按揭贷款拖欠率从2006 年开始上升,银行界提示过、预警过,但直到2007 年,评级公司才大幅降低了评级,导致了市场的恐慌和抛售。
市场的过度反应和普遍的恐慌情绪,使得这次危机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却远远超过的它本身的能量。当市场出现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借款人增多,导致房地产市场空置现象加剧,市场恐慌情绪加剧,使得贷款机构低价脱手,从而导致房价进一步下跌,借款人信用问题进一步加剧,以致更多的抵押品无法赎回。
3信用衍生品——CDO在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中的角色
次贷危机的发生反映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信用环境的重要变化,在这次危机中,CDO这种信用衍生产品的作用不可小视。
3.1 CDO的概念
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它是市场为了弥补ABS(房产贷款支持证券)的不足,而创造出来的信用产品。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自身结构为自己提供“信用增级”,即通常会有一个次级系列(Subordinated Tranche)或一个股本系列(Equity Tranche or Income Notes),由这些系列来充当缓冲。当CDO 资产出现信用问题时,首先损失的是股本系列和次级系列(股本系列多由发行人自己持有)。
同时,CDO的资产组合十分分散,包括ABS、MBS 等结构性产品、垃圾债券、新兴市场债券、银行贷款等高风险固定收益资产的分散组合,这就保证了在不出现违约时,CDO可能获得超额收益。
3.2 CDO产品的特点
3.2.1 CDO 的“信用分级”技术实际上将资产池中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再分配。这种结构将大量的信用风险集中给予了次级系列和股本系列。如果金融市场存在很大的流动性,使得大量资金投资了次级类型,当CDO 资产池中较大比例的资产发生违约时,投资次级系列的投资者将血本无归。这对金融市场无疑是很大的冲击。而且由于CDO2 产品的存在,使得一份标的资产衍生出的衍生证券有许多份。当标的资产发生信用风险时,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几倍于基本债券数量的衍生债券同时受到损失。
3.2.2 CDO产品几乎没有流动性。CDO 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产品,他们被设计专门满足某个机构的需求。CDO 大多只被设计给“买入持有”型的投资者,比如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而这些机构正是看准了这种产品的高收益与高信用评级的特征。低的流动性意味着,一旦这些机构在CDO火爆的时候持有了过多的CDO,以后的转让将十分困难。而市场参与者的同质性又使CDO 的流动性进一步降低。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3 CDO在这次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
3.3.1放大器、助推器、加速器的作用
它将实体经济的危机放大到信用衍生品市场、推广到全球金融市场,并加速了危机的蔓延:实体经济的危机被信用衍生品放大和加速,首先传导为CDO 的贬值和整个信用衍生品市场动荡,投资这类衍生证券的对冲基金开始大幅缩水。然后,发行衍生品和管理衍生品的公司股价开始下跌,这又引发投资者对金融类公司的普遍忧虑,进而有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市场的动荡有可能再反过来恶化实体经济,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导致实体经济衰退。
3.3.2风险的隔离与转嫁的作用
它将银行体系的风险转嫁给了其他的投资者,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等。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放大器同时也是一个警报器、减震器,它使得积累在金融系统中的信用风险能够及时被社会所认知并释放,以避免风险的继续聚集和放大。
4危机的启示
虽然,此次危机暴露出信用衍生品的一系列问题,但次级债及其衍生产品却将信用风险进行了跨国界的分散,使美国独立支撑的金融困境演变成具有扩散及传染效应的系统性难题。为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是人民币债券国际化中心建设的需要。发展信用衍生产品是将我国建设成为人民币债券市场定价中心和交易中心的重要保障,亦有助于我国成为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中的一极。其次,是银行间市场参与者分散风险的需要。通过将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衍生化及使用分层技术,可以使原本单一的信用资产构造出各种不同风险水平的产品及组合,从而满足银行间市场参与者的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和避险需要。再次,是跨市场分散风险的需要。通过贷款和债券的信用风险衍生化,可以将原本固定收益市场的风险演化为其他金融市场风险,从而在不同的市场间分散了风险。第四是跨币种分散风险的需要。通过衍生产品技术可以将人民币市场的信用风险演化成美元、欧元等其他币种市场的风险。
但是,信用衍生品产品是衍生品工具中较为复杂的品种,无论在设计上、操作上以及风险管理上均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因此在建设信用衍生品时,必须要有完善的基础市场设施作为保障:
首先,要推动原生产品和基础产品的深度发展,特别是以企业信用为依托的基础产品(如贷款和债券)。其次,要注意存量信贷资产的二级市场流动性安排,使商业银行从过去单纯发放贷款向贷款可交易机制安排上转变。由监管机构统一协调制定标准化的贷款合同,并要求引入外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以保证贷款资产的二级可转让性。再次,文本及基本制度框架要进一步规范,以便为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创造条件。此外,要推动中介机构的发展,以便为衍生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要推动OTC平台的建设,即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统筹市场参与者,以便使产品的供求形成差异化、层次化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次贷危机演变三大深化阶段.金融界,2008-2-22.
[2]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原因分析及启示.金融界,2007-10-8.
[3]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问题现状之大观园.中国金融网,2008-1-27.
[4]21世纪经济报道——梅新育:市场反应放大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
[5]资本市场与大国崛起.中国证券报.
[6]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漩涡中心的信用衍生品.中投证券,2007-8-30.
[7]美国次级按揭危机成因分析.金融会计,2007,(11).
[8]次贷危机火了衍生品市场.中金在线,2007-11-23.
[9]次贷危机催生中国信用衍生品市场.金融界,2007-10-24.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 上一篇: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的探析
- 下一篇:关于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思考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 [中等教育] 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 [中国哲学] 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 [财务控制]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 [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 [职业教育] 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 [市场营销] 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 [国际贸易] “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