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巧妙创设情境 提高教学效果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00:42:00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有价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不同的人通过数学教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数学科的基础性,普及性。因此,数学教学一是要以发展学生为本,把学生个性认知的知识、生活中感悟出的经验和现实世界存在的数学规律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个性和年龄特征,认知特点精心安排教学,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更多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巧妙创设情境,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道靓丽风景。要做到这样,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一:故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能随机应变,运用故事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这是非常好的方法之一。如一个教师讲授“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这节时,他就先穿插了一次带学生去旅游参观的一件事。到达目的地时,恰逢前面有两棵树。老师就问:“谁能求出前面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因为这两棵树被一个游泳池给隔开了。老师随手画出图来,如图
A、B代表两棵树,当然A、B被游泳池隔开了,我们无法直接测量,学生们也不知道A、B之间到底有多少米。这时老师告诉我们在A、B外,又选一个适当的点C,连接AC、AB,又找出AC和AB的中点F E,并连接F E,老师问学生,F E是三角形的什么线?学生异口同声说:“这是三角形的中位线,量出F E=12.8米,AB的距离就应该是12.8×2=25.6米。教师讲到这个有趣的故事时,马上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上面的故事中知道FE的长,就知道AB的距离,我们能发现什么结论?学生马上回答: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学生在这愉快、浓厚的学习气氛中既感到惊讶,又不知不觉中去思考问题,教师能通过故事来引入新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就可提出问题:上面的结论谁能证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讨论、探究。教师从一则平常的故事引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想探求为什么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的心更加迫切。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学生不但自己证明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而且,他们在探究中还发现这个定理有多种证明方法。自己证明发现了定理,这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真有欣喜若狂的感觉,得到的知识是牢固的,也许是终生难忘,学习的效果当然也是优良的。
二:幽默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佐料、活跃剂。它能使本来枯燥的数学教学带来生机,消除学生学习疲劳,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思维,感知、记忆、想象、接受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数学教学中,讲授证明类问题,学生常常会犯循环论证的错误。教者为了让学生杜绝这类错误,说了这样的事:一个女学生的奶奶向甲同学询问她的孙女在哪个班,甲同学对老奶奶说“您的孙女在我的隔壁班”。老奶奶迷惑地说“那你又在哪个班?”甲同学说:“我就在您孙女的隔壁班呀”!学生当然洪堂大笑,
三:实例创设情境,认知一般原理。大家都知道,数学科中,类比归纳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数学又抽象地反映一般的生活原理。初中数学中,很多的概念和定理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教师一个实例,往往能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有个教师教学“同类项”这一知识时,采用了实例引入。实例:2010年广东省粤西地区遭受特大洪水灾害,造成上万人无家可归。梅州市某中学初一学生听到消息后响应上级号召纷纷捐款捐物,其中初一(3)班捐钱1930元,衣物31件;初一(6)班捐钱2613元,衣物51件。试问两班一共捐了多少物资?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教师举了这个实例后,对学生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品德。我请同学算算这两个班一共捐献了多少救灾物资呢?学生当然清楚:捐献的钱应该是1930+2613=4543元,捐献的衣物应该是31+51=82件。这时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同学们都知道同类的东西才能合为一项,那么我们现在学习“同类项”的知识,是不是得到一些启发,可以触类旁通呢?以前,我们学习过同类的单项式,既然是同类的,又该怎样合并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探究的同类项。这样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激活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一般的举例类比中认识生活原理,收到的效果当然是极佳的。
四:直观创设情境,激活发散思维。数学科有很多抽象的理论,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把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直观的东西结合起来,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如一个教师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活动。
剪一个任意的三角形(如图1)点EF为AB、AC的中点,沿EF将顶点向下对折(A点必落在BC上),再将B、C分别折向点A所落的位置,此时,BE必重合于EA,CF必重合于FA。从图1中,学生容易得出∠1+∠2+∠3=1800;从而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折纸活动还直观地验证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把三角形纸片的两个角剪下,然后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如图2)。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人人动手进行剪纸,拼图活动,观察拼图后,要向学生提出以下的问题:(1)三角形ABC各个内角的位置有什么变化?∠A+∠B+∠C=?(2)为什么把∠A、∠B放在顶点C处或把∠A、∠C放在顶点B处呢?(3)在进行上述拼图的活动中,你受到什么启发?(指如何添加辅助线来进行证明)作辅助线的方法你发现有几种?
上面的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进行拼图活动,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这直观的实例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几何规律,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在三角形的定理证明中。如何作辅助线的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大大开启了学生的潜能,抽象的证明通过直观的实例证明了科学原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大大地发挥了。
总之,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和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使用,要尽可能地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创设其有教学新意和创意的情境,完善自己的教学,同时还要注意要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愉快地探究,轻松的感知,发现新知识,新方法,使学生的智能和素质大大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情境教学成为教学改革之花中的“映日荷花”,绽放着别样的花红。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一:故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能随机应变,运用故事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这是非常好的方法之一。如一个教师讲授“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这节时,他就先穿插了一次带学生去旅游参观的一件事。到达目的地时,恰逢前面有两棵树。老师就问:“谁能求出前面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因为这两棵树被一个游泳池给隔开了。老师随手画出图来,如图
A、B代表两棵树,当然A、B被游泳池隔开了,我们无法直接测量,学生们也不知道A、B之间到底有多少米。这时老师告诉我们在A、B外,又选一个适当的点C,连接AC、AB,又找出AC和AB的中点F E,并连接F E,老师问学生,F E是三角形的什么线?学生异口同声说:“这是三角形的中位线,量出F E=12.8米,AB的距离就应该是12.8×2=25.6米。教师讲到这个有趣的故事时,马上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上面的故事中知道FE的长,就知道AB的距离,我们能发现什么结论?学生马上回答: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学生在这愉快、浓厚的学习气氛中既感到惊讶,又不知不觉中去思考问题,教师能通过故事来引入新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就可提出问题:上面的结论谁能证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讨论、探究。教师从一则平常的故事引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想探求为什么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的心更加迫切。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学生不但自己证明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而且,他们在探究中还发现这个定理有多种证明方法。自己证明发现了定理,这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真有欣喜若狂的感觉,得到的知识是牢固的,也许是终生难忘,学习的效果当然也是优良的。
二:幽默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佐料、活跃剂。它能使本来枯燥的数学教学带来生机,消除学生学习疲劳,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思维,感知、记忆、想象、接受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数学教学中,讲授证明类问题,学生常常会犯循环论证的错误。教者为了让学生杜绝这类错误,说了这样的事:一个女学生的奶奶向甲同学询问她的孙女在哪个班,甲同学对老奶奶说“您的孙女在我的隔壁班”。老奶奶迷惑地说“那你又在哪个班?”甲同学说:“我就在您孙女的隔壁班呀”!学生当然洪堂大笑,
三:实例创设情境,认知一般原理。大家都知道,数学科中,类比归纳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数学又抽象地反映一般的生活原理。初中数学中,很多的概念和定理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教师一个实例,往往能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有个教师教学“同类项”这一知识时,采用了实例引入。实例:2010年广东省粤西地区遭受特大洪水灾害,造成上万人无家可归。梅州市某中学初一学生听到消息后响应上级号召纷纷捐款捐物,其中初一(3)班捐钱1930元,衣物31件;初一(6)班捐钱2613元,衣物51件。试问两班一共捐了多少物资?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教师举了这个实例后,对学生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品德。我请同学算算这两个班一共捐献了多少救灾物资呢?学生当然清楚:捐献的钱应该是1930+2613=4543元,捐献的衣物应该是31+51=82件。这时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同学们都知道同类的东西才能合为一项,那么我们现在学习“同类项”的知识,是不是得到一些启发,可以触类旁通呢?以前,我们学习过同类的单项式,既然是同类的,又该怎样合并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探究的同类项。这样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激活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一般的举例类比中认识生活原理,收到的效果当然是极佳的。
四:直观创设情境,激活发散思维。数学科有很多抽象的理论,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把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直观的东西结合起来,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如一个教师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活动。
剪一个任意的三角形(如图1)点EF为AB、AC的中点,沿EF将顶点向下对折(A点必落在BC上),再将B、C分别折向点A所落的位置,此时,BE必重合于EA,CF必重合于FA。从图1中,学生容易得出∠1+∠2+∠3=1800;从而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折纸活动还直观地验证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把三角形纸片的两个角剪下,然后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如图2)。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人人动手进行剪纸,拼图活动,观察拼图后,要向学生提出以下的问题:(1)三角形ABC各个内角的位置有什么变化?∠A+∠B+∠C=?(2)为什么把∠A、∠B放在顶点C处或把∠A、∠C放在顶点B处呢?(3)在进行上述拼图的活动中,你受到什么启发?(指如何添加辅助线来进行证明)作辅助线的方法你发现有几种?
上面的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进行拼图活动,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这直观的实例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几何规律,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在三角形的定理证明中。如何作辅助线的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大大开启了学生的潜能,抽象的证明通过直观的实例证明了科学原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大大地发挥了。
总之,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和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使用,要尽可能地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创设其有教学新意和创意的情境,完善自己的教学,同时还要注意要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愉快地探究,轻松的感知,发现新知识,新方法,使学生的智能和素质大大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情境教学成为教学改革之花中的“映日荷花”,绽放着别样的花红。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 上一篇:浅议数学解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 下一篇:关于定积分中几类疑难问题的解析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 [中等教育] 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 [中国哲学] 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 [财务控制]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 [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 [职业教育] 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 [市场营销] 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 [国际贸易] “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