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税收负担效应浅析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6-30 22:06:00
转贴于
2相机调整税收负担是提高税制竞争力的有力武器。从全球视野看,国际税收竞争(包括有害的国际税收竞争)已经成为一个主权国家权衡和调整税收负担的重要考量依据。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最为突出的特点,各国经济跃过区域性的藩篱与壁垒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并寻求最佳资源配置。其直接的正面外部效应反映为全球经济总量的增长,但是对于税制的发展,却有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就其积极意 义来看,全球化促进税制协调发展、鼓励各国拓宽税基、降低税率,进一步实现税收中性。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专门吸引那些没有实际经营活动,纯粹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避税的公司前去“投资”。相关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竞相降低税率,提供税收优惠,结果严重扭曲了贸易与投资方式,侵蚀了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税基。在预算支出不变的情况下,税负向地域流动性较差的经济活动和要素转移,从而影响有关国家和地区税制结构的公平与合理,并对正常的经济活动产生负作用。
根据OECD的统计,从1985~1994年的10年间,西方7国在低税地区(主要是加勒比海地区和南太平洋岛国,一般被认为具有避税港性质)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了5倍。美国的海外投资在过去15年内增长了1400%。OECD认为,资本的流动和经济活动的位移导致税基国际化,从而动摇了有关国家的既定税收权益。有害税收竞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国际税收竞争的存在,使得主权国家自主改革税收制度和运用税收政策的能力不断受到侵蚀。国际税收竞争尤其是恶性税收竞争的目的是吸引非居民税基,把生产要素与经济活动引向本国。优惠的税收政策将会影响跨国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经营地点的选择,从而使富有流动性的资本、人才和技术从高税负国转移到低税负国。因而,主动降低税收负担参与国际竞争,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防止资本外流,发展国内经济,增加就业,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也是提升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世界银行在对两类国家近2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那些选择通过向其他企业和公民征收较少税收收入进行竞争的国家,经济增长得更快,而选择高税收的政府和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就要慢一些。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税收竞争使各国税制经历着某种趋同的过程,减税是其普遍采取的政策手段。对于已经加入WTO的我国来说,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对世界性税制改革的趋势和经验是必须认真考量的。
3 有升有降的税收负担有助于协调保护和开放的关系。伴随着关税水平的不断降低,国外的商品和服务正在大量进入我国市场,税收政策面临着开放和保护的两难选择。根据业已达成的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税收所能提供的保护是有限的,必须结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进行有效的保护。要明确哪些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能够走向国际市场;哪些产业还不具备国际竞争的能力,但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才能使其最终走向国际市场;哪些产业目前还没有开发和生产能力,其国内需求主要依靠进口解决。然后,针对不同的行业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在我国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少数高科技产业,为了鼓励它们出口创汇和开拓国际市场,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加快出口退税的进度,增加出口退税的指标;同时,给予高科技产业特别的优惠政策。如允许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并税前列支;对于那些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主导型产业,则应千方百计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保护性措施。当然,保护不是目的,而是要在保护的过程中谋求发展,最终使自己足够强大。以农业为例,加入WTO以后,我国每年进口粮食的配额增加到2100万吨,配额之内实行1%~3%的低关税,配额之外继续实行高关税,但要逐步从以前的30%~40%降至14%~17%。由于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农业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这样势必会对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和农民的收入造成冲击。如果按照国际比较优势的原则,我们似乎可以采取放弃农业生产、所需粮食从国外购买的办法。但是,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指望别人来解决,这是一个粮食安全的问题,涉及一个国家主权不至于受制于人。因此,税收政策首先必须能够促使农民在生产的品种结构上进行调整,鼓励其提高科技含量,改良品种;其次,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强化支农惠农措施,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当然,按照国际分工的要求,一个国家没有必要生产一切它所需要的东西。因此,对于某些并非事关国计民生的弱质产业,政府可以放弃对它们的扶持;如果继续扶持,一方面政府将承担本来应由企业承担的风险,另一方面造成资源配置过度分散,不利于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形成。所以,在税收政策导向上,应尽量减少给予这些弱质产业税收优惠,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
四、税收负担对储蓄的效应
税收对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税收政策的改变,导致人们因税收负担的变化而影响不同的储蓄主体倾向及全社会储蓄率的改变。储蓄包括国内储蓄和来自国外的储蓄。本文仅研究税收负担对国内储蓄的影响效应。其中国内储蓄包括政府储蓄、企业(公司)储蓄和居民个人储蓄。近些年,我国国内储蓄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1980~2000年,我国政府储蓄从32%下降到2%,企业储蓄从37%下降到13%,而居民储蓄却从31%上升到85%,居民储蓄已占绝对主导地位。
研究税收负担对储蓄的效应,其最终目的是如何运用税收杠杆将不合理的储蓄转化为合理的投资,进而拉动需求,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1 税收负担对居民储蓄的效应。一般来说,税收主要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等直接税对储蓄发生影响:(1)个人所得税对储蓄的影响。个人所得税对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整税负率,影响个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一般来说,在个人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不变的情况下,对个人收入征税将减少个人储蓄额。也就是说,对哪些个人所得征税以及征多少税,将直接减少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自然会降低个人的储蓄率。比如,假设一个人月收入为3000元,按照原先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减除费用标准为800元,那么他的应纳个人所得税额=(3000-800)×15%-125=205元;如果按现行减除费用标准2000元计算,那么他的应纳个人所得税额=(3000-2000)×10%-25=75元。可见,通过降低税负率他可以少缴130元税款,如果该人有储蓄倾向,那么他的储蓄就会增加130元。(2)利息税对储蓄的影响。对储蓄利息征利息税,会减少储蓄人的收益,从而降低储蓄报酬率,影响个人的储蓄和消费倾向。一般来说,对储蓄利息征税,会降低储蓄倾向,促进个人增加消费;但这个规则在中国并不必然。增加对储蓄的课税未必一定能降低储蓄倾向。因为储蓄行为属于潜在消费,如果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较低,或者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偏低,无论国家对储蓄利息如何征税,居民也不会降低储蓄水平,相反会进一步增加储蓄,以保证未来的消费水平。据统计,截至2008年12月末,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7.84万亿元,同比增长19.30%。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6.62万亿元,同比增长19.73%。全年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7.69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元①。这一现象一方面显示投资渠道少,另一方面折射出老百姓对未来的经济判断比较悲观,存钱以备急需。
因此,利息税对储蓄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减轻的效果,也有提高的效果。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储蓄利息征税,同时对一些特定储蓄项目的利息免征或减征利息税,这些利息项目一般包括养老基金、 退休基金以及政府机构、慈善机构和非营利性事业组织的利息所得,这表明各国政府试图发挥税收对利息所得的调节功能。但目前在我国,利息税对储蓄的影响不大是一种流行的观点,实践也证实了这种看法。1999年11月我国开征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目的是“赶虎出笼”,结果存款不降反增。2007年8月1日国家将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税率从20%下调为5%,仍然未能阻挡储蓄余额猛增的势头。从2008年10月9日起,国家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这与其说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之策,不如说是税收悖论的又一次应验。税收杠杆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被作为万能工具应用的。
2 税收负担对企业储蓄的效应。企业储蓄是指企业把征收所得税和进行分配之后的净利润存入金融机构的行为,也就是企业的保留盈余,即纳税后的企业收入减去分给股东的股息后的剩余。企业储蓄的目的一是为了获取利息收益,二是将一部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以备扩大再生产之用。那么税收对企业储蓄有何影响呢?从实践层面看,对企业利息征收所得税,其直接影响是减少企业的税后留利,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再者,调整企业所得税也可以影响企业储蓄倾向。一般而言,企业所得税税率越高,越会降低企业税后利润水平,从而使企业储蓄越少。而且相对于实行比例税率的企业所得税来讲,采用累进税率的企业所得税会更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储蓄水平。此外,个人所得税也可能通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影响其消费需求,进而引起企业减产,投资减少,利润水平降低,从而间接影响企业的储蓄水平。当然,企业所得税在降低企业税后可支配利润水平的同时会减少对投资者的分配,从而引起居民收入水平的降低而间接影响到居民储蓄倾向。这种交互效应是关联的、动态的、持久进行的,体现在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 税收负担对政府储蓄的效应。政府储蓄是指政府将财政收入中经常性收入大于经常性支出的部分存入金融机构的行为,也就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差额,即财政节余。税收负担对政府储蓄的主要影响体现在税收负担规模对政府收入的影响方面。正常情况下,政府收入大部分来自各种税收,而税收实际上是对家庭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一部分扣除。所以,税收直接减少了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家庭储蓄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但从实际的计算口径来说,并不是一种严格的互补关系。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政府税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比家庭和企业用来纳税的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要低。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么税收负担的增加,可以达到动员储蓄的目的。从原理上看,所有提高税收总量的行为,都会对政府储蓄产生有利的影响。但提高税收水平也不是随意的,它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国税负总水平的改变,必须以不损害经济均衡发展为前提。所以,最有效的途径不是提高税率,而是完善税制,并不断提高税收征收管理水平。
根据OECD的统计,从1985~1994年的10年间,西方7国在低税地区(主要是加勒比海地区和南太平洋岛国,一般被认为具有避税港性质)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了5倍。美国的海外投资在过去15年内增长了1400%。OECD认为,资本的流动和经济活动的位移导致税基国际化,从而动摇了有关国家的既定税收权益。有害税收竞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国际税收竞争的存在,使得主权国家自主改革税收制度和运用税收政策的能力不断受到侵蚀。国际税收竞争尤其是恶性税收竞争的目的是吸引非居民税基,把生产要素与经济活动引向本国。优惠的税收政策将会影响跨国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经营地点的选择,从而使富有流动性的资本、人才和技术从高税负国转移到低税负国。因而,主动降低税收负担参与国际竞争,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防止资本外流,发展国内经济,增加就业,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也是提升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世界银行在对两类国家近2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那些选择通过向其他企业和公民征收较少税收收入进行竞争的国家,经济增长得更快,而选择高税收的政府和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就要慢一些。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税收竞争使各国税制经历着某种趋同的过程,减税是其普遍采取的政策手段。对于已经加入WTO的我国来说,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对世界性税制改革的趋势和经验是必须认真考量的。
3 有升有降的税收负担有助于协调保护和开放的关系。伴随着关税水平的不断降低,国外的商品和服务正在大量进入我国市场,税收政策面临着开放和保护的两难选择。根据业已达成的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税收所能提供的保护是有限的,必须结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进行有效的保护。要明确哪些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能够走向国际市场;哪些产业还不具备国际竞争的能力,但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才能使其最终走向国际市场;哪些产业目前还没有开发和生产能力,其国内需求主要依靠进口解决。然后,针对不同的行业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在我国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少数高科技产业,为了鼓励它们出口创汇和开拓国际市场,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加快出口退税的进度,增加出口退税的指标;同时,给予高科技产业特别的优惠政策。如允许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并税前列支;对于那些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主导型产业,则应千方百计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保护性措施。当然,保护不是目的,而是要在保护的过程中谋求发展,最终使自己足够强大。以农业为例,加入WTO以后,我国每年进口粮食的配额增加到2100万吨,配额之内实行1%~3%的低关税,配额之外继续实行高关税,但要逐步从以前的30%~40%降至14%~17%。由于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农业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这样势必会对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和农民的收入造成冲击。如果按照国际比较优势的原则,我们似乎可以采取放弃农业生产、所需粮食从国外购买的办法。但是,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指望别人来解决,这是一个粮食安全的问题,涉及一个国家主权不至于受制于人。因此,税收政策首先必须能够促使农民在生产的品种结构上进行调整,鼓励其提高科技含量,改良品种;其次,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强化支农惠农措施,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当然,按照国际分工的要求,一个国家没有必要生产一切它所需要的东西。因此,对于某些并非事关国计民生的弱质产业,政府可以放弃对它们的扶持;如果继续扶持,一方面政府将承担本来应由企业承担的风险,另一方面造成资源配置过度分散,不利于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形成。所以,在税收政策导向上,应尽量减少给予这些弱质产业税收优惠,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
四、税收负担对储蓄的效应
税收对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税收政策的改变,导致人们因税收负担的变化而影响不同的储蓄主体倾向及全社会储蓄率的改变。储蓄包括国内储蓄和来自国外的储蓄。本文仅研究税收负担对国内储蓄的影响效应。其中国内储蓄包括政府储蓄、企业(公司)储蓄和居民个人储蓄。近些年,我国国内储蓄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1980~2000年,我国政府储蓄从32%下降到2%,企业储蓄从37%下降到13%,而居民储蓄却从31%上升到85%,居民储蓄已占绝对主导地位。
研究税收负担对储蓄的效应,其最终目的是如何运用税收杠杆将不合理的储蓄转化为合理的投资,进而拉动需求,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1 税收负担对居民储蓄的效应。一般来说,税收主要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等直接税对储蓄发生影响:(1)个人所得税对储蓄的影响。个人所得税对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整税负率,影响个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一般来说,在个人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不变的情况下,对个人收入征税将减少个人储蓄额。也就是说,对哪些个人所得征税以及征多少税,将直接减少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自然会降低个人的储蓄率。比如,假设一个人月收入为3000元,按照原先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减除费用标准为800元,那么他的应纳个人所得税额=(3000-800)×15%-125=205元;如果按现行减除费用标准2000元计算,那么他的应纳个人所得税额=(3000-2000)×10%-25=75元。可见,通过降低税负率他可以少缴130元税款,如果该人有储蓄倾向,那么他的储蓄就会增加130元。(2)利息税对储蓄的影响。对储蓄利息征利息税,会减少储蓄人的收益,从而降低储蓄报酬率,影响个人的储蓄和消费倾向。一般来说,对储蓄利息征税,会降低储蓄倾向,促进个人增加消费;但这个规则在中国并不必然。增加对储蓄的课税未必一定能降低储蓄倾向。因为储蓄行为属于潜在消费,如果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较低,或者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偏低,无论国家对储蓄利息如何征税,居民也不会降低储蓄水平,相反会进一步增加储蓄,以保证未来的消费水平。据统计,截至2008年12月末,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7.84万亿元,同比增长19.30%。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6.62万亿元,同比增长19.73%。全年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7.69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元①。这一现象一方面显示投资渠道少,另一方面折射出老百姓对未来的经济判断比较悲观,存钱以备急需。
因此,利息税对储蓄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减轻的效果,也有提高的效果。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储蓄利息征税,同时对一些特定储蓄项目的利息免征或减征利息税,这些利息项目一般包括养老基金、 退休基金以及政府机构、慈善机构和非营利性事业组织的利息所得,这表明各国政府试图发挥税收对利息所得的调节功能。但目前在我国,利息税对储蓄的影响不大是一种流行的观点,实践也证实了这种看法。1999年11月我国开征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目的是“赶虎出笼”,结果存款不降反增。2007年8月1日国家将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税率从20%下调为5%,仍然未能阻挡储蓄余额猛增的势头。从2008年10月9日起,国家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这与其说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之策,不如说是税收悖论的又一次应验。税收杠杆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被作为万能工具应用的。
2 税收负担对企业储蓄的效应。企业储蓄是指企业把征收所得税和进行分配之后的净利润存入金融机构的行为,也就是企业的保留盈余,即纳税后的企业收入减去分给股东的股息后的剩余。企业储蓄的目的一是为了获取利息收益,二是将一部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以备扩大再生产之用。那么税收对企业储蓄有何影响呢?从实践层面看,对企业利息征收所得税,其直接影响是减少企业的税后留利,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再者,调整企业所得税也可以影响企业储蓄倾向。一般而言,企业所得税税率越高,越会降低企业税后利润水平,从而使企业储蓄越少。而且相对于实行比例税率的企业所得税来讲,采用累进税率的企业所得税会更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储蓄水平。此外,个人所得税也可能通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影响其消费需求,进而引起企业减产,投资减少,利润水平降低,从而间接影响企业的储蓄水平。当然,企业所得税在降低企业税后可支配利润水平的同时会减少对投资者的分配,从而引起居民收入水平的降低而间接影响到居民储蓄倾向。这种交互效应是关联的、动态的、持久进行的,体现在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 税收负担对政府储蓄的效应。政府储蓄是指政府将财政收入中经常性收入大于经常性支出的部分存入金融机构的行为,也就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差额,即财政节余。税收负担对政府储蓄的主要影响体现在税收负担规模对政府收入的影响方面。正常情况下,政府收入大部分来自各种税收,而税收实际上是对家庭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一部分扣除。所以,税收直接减少了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家庭储蓄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但从实际的计算口径来说,并不是一种严格的互补关系。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政府税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比家庭和企业用来纳税的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要低。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么税收负担的增加,可以达到动员储蓄的目的。从原理上看,所有提高税收总量的行为,都会对政府储蓄产生有利的影响。但提高税收水平也不是随意的,它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国税负总水平的改变,必须以不损害经济均衡发展为前提。所以,最有效的途径不是提高税率,而是完善税制,并不断提高税收征收管理水平。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 [中等教育] 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 [中国哲学] 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 [财务控制]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 [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 [职业教育] 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 [市场营销] 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 [国际贸易] “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