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欢迎来到一心论文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哲学 > 美学 > 正文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15:18:00

      

    一、天人合一: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是存在的基本规定之一,即存在是主体与主体间的关系,它区别于把存在规定为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的主体性。在主体间性涉及到三个领域:社会学的主体间性、认识论的主体间性和本体论的主体间性,其中只有本体论的主体间性关涉到我与世界的共在关系。本体论的主体间性指存在或解释活动中的人与世界的同一性。但现实生存是主客对立的,因此不是本真的存在,而是异化的存在。在主客对立之中没有自由可言,不仅人与自然的对立没有自由可言,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也没有自由可言。

    只有超越主客对立,才有自由可言。本真的存在不是现实生存,而是可能的存在、应然的存在,它指向自由。本真的存在超越现实存在,也就是超越主客对立的状态,世界不再是客体而成为主体,我不再是支配者,而是自由的主体。在主体与主体的平等关系中,人与世界互相尊重、互相交往,融合为一体。这就是主体间性的存在,存在的主体间性。存在是解释性的,因此解释活动也具有主体间性。现代解释学告别传统认识论,认为解释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不是一种主体性的行为。解释是理解,理解是主体间性的,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主体与主体之间通过对话、交流而达到充分的沟通,彼此理解,最终把对象认识变成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变成对象认识,从而把握了世界的意义。这就是主体间性的解释,解释的主体间性。存在论和解释学的主体间性进入了本体论的领域,从根本上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它对美学的建构具有根本的意义,它解决了美学的根本问题即审美何以可能的问题,即审美作为生存方式的自由性问题和审美作为解释方式的超越性问题。现代主体间性美学认为,审美是主体间性活动,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与世界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主客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的同一关系。审美成为人的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和对存在意义的领悟方式。审美超越现实认识,是对世界的真正把握。[1](P285 ̄295)
      用主体间性的理论来观照中国古典美学,可以发现中国古典美学也具有主体间性。西方现代美学的主体间性是在主体获得充分独立后超越主体性而达到的的主体间性。而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间性是前主体性的主体间性,是主体尚未获得完全独立状态的主体间性。[1](P348 ̄359)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间性植根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土壤中。“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都是浑然未分,天地万物与人的生命直接沟通,人与自然有机的统一。[2](P55)从存在论的角度上来说,“天人合一”就是就是一种古典的主体间性。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主体与客体相融合,并以人与世界的和谐为最高境界。因此,审美就成为主体间性的实现,是人与世界的充分融合。就解释学的主体间性而言,中国古典主体间性思想认为,人对世界的把握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而是主体与主体间的理解、同情。中国美学认为,审美是一种感兴,而感兴是主体间性的活动。感兴论认为审美是世界对主体的感发和主体对世界的回应。因此,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世界和艺术)不是死寂的客体而是有生命的主体,在自我主体与审美对象的交流和体验中,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这种直觉体验不属于认识论的范围,而属于本体论的范畴,是对生存意义的领悟和生命的体验。由此看来,就存在论角度而言,中国古典美学以“天人合一”的方式实现了主体间性的存在方式,就解释学的角度而言,以审美感兴获得了自我主体与世界主体的融通,从而实现了自由的存在方式。
      审美感兴的产物是“意象”,意象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一个重要的,甚至是“核心概念”,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间性特点。对意象概念的历史的考察,可以发现经历了意与象的联结过程,而这就是主体间性美学确立的过程。
      二、象:道之显现
      中国哲学的“象”不是西方哲学中的客观事物的表象,而是沟通天人的中介,它具有非客观性。就存在论的主体间性而言,老子之“道象”规定了“象”之作为显现世界本体“道”的载体,《周易》之“易象”规定了“象”之作为沟通人与世界的中介性的符号,使“象”成为前主体的主体间性的概念。
      老子最早提出了“象”的概念,他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老子》)。在老子那里,“象”指的是“道象”,是本体“道” 的显现,它可以传递“道”的真意。[3]“象”作为“道”的显现形态,一方面是“有”,呈现为可以为直观所把握的存在物,如:“其中有象”;另一方面又是 “无”,如:“大象无形”、“无物之象”等,总之是“惚兮恍兮”的特殊道象。道象非客观之物,也非主观之物,乃是道的现身,也是对道的体悟方式,具有主体间性性质,从而能够消除我与世界的间隔,显示存在本体。
      《周易》将“象”与意联系起来,似乎从主观方面规定象,但这个意是天意,还是指道。《周易.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又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4](P79)圣人之意乃天道的体现,因此,可见“易象”是道的象征,也是对天道的领会,是主观与客观的同一。同时,《周易》的&lduo;观物取象”将自然之“道象”凝缩为具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初步确立了“象”作为“人文之象”的形态。
      “乐象”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象”的人文性质。《荀子•乐论》云:“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荀子•乐论》)“乐象”具有效法天地四时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作用最终要归结到心气平和、移风易俗的教化功能上来。“道象”和“易象”、乐象都沟通天人,但“乐象”作为表意之“象”更注重其社会性。[3]乐象通过音乐的“感心”的过程,达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存的状态,这种过程显然不是客观认识,而是主体间性的。
      《乐记》中的《乐象篇》进一步将“乐象”导向人的主体心理层面,明确了“乐象”主客融合的性质。“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 [4](P1536 ̄1537)这明显与之前提到的《荀子•乐论》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心”为乐之本,“声”为乐之象,“文采节奏”饰“声”为乐之形。尽管《乐记》提出了“乐者,心之动”、“君子动其本,乐其象”,似乎已经接近了主体性。但是,联系到与之构成互文关系的《荀子•乐论》来看,这种主体性依然处于主体间性之中。“心”,在《乐记》的阐释中就是“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4](P1527) “心”不是绝对的主体,而是在“物”的感发作用下而“动”,因此,“心”创造出来的“乐象”是“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的“天人合一”的“象”,通过“乐象”的“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的教化功能将“心”重归于“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的“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象”的变迁中,起贯穿作用的是“道”。“道”作为世界的本源,被熔铸在“象”中,“象”也体现着“道”,“道”“象”合一。而作为世界整体之中的人,本身既体现着“道”,同时也通过“象”而明“道”。“象”成为沟通主体和客体的中介,同时将两者融为一体,成为主体间性的载体。从存在论的角度来看,“象”是主体间性的存在显现方式。在“易象”、“乐象”中,人将世界(自然和社会)摄入“象”中,而世界也通过“象”向人显示着世界的本质。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象”具有了“现象”性质,是存在的显现。“象”是人领悟和把握世界本真状态的介质。在“象”中,世界不是外在于人的客体,而是与主体融合为一体的。人通过“象”获得的是对“道”的透彻的领悟,而不是对“道”的外在认知。道(天)与人本然地统一在“象”中,“象”既是实现“天人合一”途径,也是“天人合一”本身。
      三、意:道之领会
      “意”在中国古典美学的语境中主要有三方面的意思,一是指的主体的心理内容,《说文解字》释之:“意志也。从心音。察言而知意也。”[5](P502)二是指文体的思想认识观念,[6](P211)三是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意”。其中,前两个方面的含义使“意”具有了解释学的主体间性,而第三种含义则使“意”具有了存在论的主体间性。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中等教育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中国哲学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财务控制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财务控制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职业教育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市场营销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国际贸易“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

    售前客服

    咨询QQ:619978682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