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欢迎来到一心论文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哲学 > 逻辑学 > 正文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历史逻辑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15:16:00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强调了现实的人,他们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就突出了人在前提中的核心地位。其次,现实的人,也就是从事实际的历史活动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是从现实的人出发考察人的活动。当然人的活动是多方面的,但是生产活动是人的最基本活动。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劳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全部社会生活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是产生一切社会关系的最原始的胚芽,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的根本的是劳动发展史、生产发展史。在《形态》中, 马克思恩格斯着重考察现实的人的生产活动,阐述了生产劳动在社会历史中的重大作用,他们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 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这个前提就是: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 一种历史活动, 即一切历史基本条件”。 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把生产劳动看作是“第一个历史活动”。人们只有首先从事物质生产,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才能从事社会活动,才能从事政治、艺术、科学、宗教等活动,物质生产是一切历史活动的基本条件。因此,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实质上就是从物质生产出发。也只有从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的人出发,研究社会历史,才能深刻提示各种社会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等等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深刻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趋势;只有到现实的人的生产活动中寻找,才能找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再次,现实的人的活动,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的个人是历史的主体,但这个主体又恰恰被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 它包括继承下来和现实创造的一切东西。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现实的人的研究,对现实的人的生产活动的考察, 归根到底要研究制约着人的生产活动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只有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把社会生活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区别开来,并用物质关系去说明思想关系,才能深刻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历史是人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统一运动过程。
      因此,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人,同时也是他们的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通过研究现实的人, 研究他们的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而研究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第一, 阐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抓住了社会历史观的这个根本问题,不仅展开了对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批判,也正确地论述了这一根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全部意识形态”现象都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这里讲的“存在”,指的是人们“实际生活过程”,而这个“生活过程”就是人们的“物质活动”,“物质交往”,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交往的过程。这里讲的“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即所谓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在这里,不仅揭示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还明确指出了两者的相互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这就十分明确地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不仅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和反映,它必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科学地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 这就是说,生产作为改造自然的活动和力量是以人们的交往关系为前提的。而这种交往关系(生产关系)又是由生产(生产力)决定的。接着他们分析了历史上三种私有财产形式(作为生产关系的特定形式)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生产力的状况是紧密相联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通过分工表现出来的,而分工的发展也必然改变着人们同劳动条件、劳动资料和产品的关系,从而改变着人们的物质交往关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往关系也不断变化和发展,这样生产力决定交往关系,而交往关系反过来又影响生产力。物质生产过程就是在生产力和交往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
      第三,阐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所制约的,同时也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就是说,被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交往形式),同时也制约着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是经济基础。正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政治的和观念的上层建筑。“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它“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 。
      第四,阐述了共产主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分析,得出了同一切空想社会主义者根本不同的结论:“共产主义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共产主义,是建立在深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之上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论证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理论,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社会状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会跟着改变,当时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桎梏的时候,必将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纵观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特别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随着这种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私有制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许多新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资本主义的灭亡,共产主义的出现,完全是由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决定的。同时,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把无产阶级同生产力直接联系起来,阐述了无产阶级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是同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他们要求消灭劳动,即消灭劳动者脱离生产资料、受生产资料所有者支配的雇佣劳动。这使无产阶级革命同过去的一切革命区别开来。共产主义革命要消灭雇佣劳动,就非消灭最高形式的私有制不可。所以,共产主义革命要消灭一切形式的私有制,是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历史的必然。
      至此,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初步形成。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是马克思不断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不断肃清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历史观,它根本不同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历史观。学习马克思的早期著作,探讨唯物史观形成的历史逻辑,对于我国当前建设全面小康和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中等教育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中国哲学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财务控制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财务控制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职业教育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市场营销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国际贸易“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

    售前客服

    咨询QQ:619978682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