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人民币汇率现状及改革思考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6-30 22:05:00
【论文摘要】 本文从中国人民币汇率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历史进程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作用。并对汇率机制的改革做了必要的思考,提出了一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一些建议。
【论文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改革
所谓人民币汇率,就中美两国而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是由中国对美国(或者说是世界市场)各类的资源产品或者美国(或者世界市场)对中国各类资源产品的供需决定的。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就是国家的资源产品的需求。通俗点说,人民币汇率就是指人民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
我国自 1994年1月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把外汇调剂市场改为银行间外汇市场 ,只允许中央银行批准的外汇指定银行进入市场 ,进行外汇交易。这形成了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政府的对策是,若人民币汇率上浮,央行便买进美元,若人民币汇率下浮,则抛出美元。如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1人民币=0.158美元,1美元=6.3104人民币。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币汇率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
1.人民币汇率现状
人民币汇率在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公布,1949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之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一次大的改革,缓解了对外贸易不公平,扩大了内需并且提升了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2005年货币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呈现升值趋势。在2011年,人民币汇率更是连创新高。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2月止,人民币汇率环比上升1.3%。去年全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6.12%。人民币汇率的攀升已经成为政府和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整体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肯定是决定一国货币汇率的主要因素。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不仅有效刺激国内生产总值同时也吸引国外资本市场的投资。但如人民币汇率这样在短时期内的较快升值除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外,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波动和全球化贸易的加快发展也有关系。
过去3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三十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呈现快速高效的增长趋势。2006年以来,居民房价以及生活物价开始大幅提升。中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过热的时期。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严重的打击,国家政府产业宽松的货币制度刺激经济发展。在快速发展的中国,金融危机也没能抵挡住中国经济过热的大潮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际项目收支都节节攀升。这一繁荣发展的经济也让中国汇率有了提升。从人民币汇率相对与美元来说上升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元在国际上的市场贬值。美元相对其他货币的汇率的贬值使得人民币的汇率也相对贬值,当然,这也给人民币未来的升值带来了一定的空间和机遇。究其原因是由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把实际的汇率进行了提升。
我国在过去一味的强调要多多出口,一直认为出口越多越好,出口越多,汇率便低,就能给人民币汇率带来升值。然而,从另一方面讲,虽然这样做从表面上讲是带来了升值,但是无形中就多多承担了对美国人的补贴。对美国人的补贴最终还是得在国人自己身上捞回,中国是出口大国,而且是劳动力密集型市场。所以国际货币的低汇率对于中国市场以及中国出口企业有利,并且中国经济处于发展中,存在发展不平衡情况,货币汇率相对缺乏弹性是不能避免的情况。美国是进口型大国,美元也是国际通用货币,所以中国的低汇率让中国出口产品在其国家价钱低,从而影响本国本土产品发展,我们的政策是汇率是进行对外补贴,可以看出汇率跟我们的每个人每一天所接受到的物价都是有关系的,中国在走向大国的道路上,世界贸易大平台里面各个国家竞争激烈,其他国家也对中国汇率施压。这也是中国汇率改革中所背负的国际压力。当然,中国为避免被美国的汇率所牵制,顶住国际压力进行适当的改革是必要的,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严格的资本管理,所以实现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冲突并不明显。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实现货币政策独立性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所以,如今伴随着资本管理的逐步放松,为使中国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应当相应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弹性。中国加入WTO后,应当更多地发挥汇率杠杆的作用,能够以自己的一臂之力翘起足够的社会责任。2001年之后,人民币贬值的烦恼已经在国人身上消失,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通货膨胀,又面临了升值压力。因此,为减少市场的负担,政府放松了企业强制性结售外汇和外汇指定银行头寸持有的限制管理的有关规定。
2.人民币汇率的改革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没有停止过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步伐。我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多种汇率制度,以适应经济国情的需要。
由汇率双轨制向单一浮动汇率的改革。我过在八十年代实行汇率双轨制。计划将牌价和调剂价格并存,外汇额度价格是两者之间的差别,调剂汇率与真正的市场汇率相差很多,从而出现了市场上的黑汇率。这样形成了市场上有多种汇率的恶性效果,黑市的大兴其道是市场上的汇率管理出现了不可忽略的漏洞,于是就有了单一浮动汇率制的改革,于是便有了向单一浮动汇率改革的倾向。
由单一浮动汇率向参考一篮子货币浮动汇率的改革。九十年代,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浮动汇率制,银行进入外汇市场进行交易,中央银行实行一定的汇率浮动来掌控人民币汇率。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实行一篮子货币浮动汇率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汇率改革制度。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具体方案在社会压力,国际形势,国际压力下出台,使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趋于成熟和完善,我国始终保持着坚定的汇率机制改革的决心,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思考。人民币汇率的改革的结果,使动态趋向合理均衡的汇率水平的机制逐步形成。使市场的定价更加地依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从宏观上来说,这样的做法表明了我国对汇率机制完善的决心,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促进全球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积极努力的态度,这样更有利于中国对外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思考,从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和外汇储备三者之间的联系来看,汇率制度的改革是需要有紧迫感的,缺乏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给国外套汇投资者带来稳定的预期,从而套汇投资者可以无汇率风险地自由进出。并不用担心中国市场的人民币汇率浮动压力。亚洲金融危机最初的几年,人民币有强大的贬值压力,所以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所以,1999年-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误差与遗漏项”一直为负,说明我国一直存在着资本外逃。然而中国如今的发展令全世界刮目相看,随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来临,国外的投资者对中国的市场有了更大的热情和信心,这是人民币汇率改革带来的直观性的良好效果。
目前热钱大量涌进中国,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汇率机制弹性太小,热钱的投资者能够用低成本换来大的经济回报。比如热钱在中国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中国,投资房地产都被认为是暴利的行业。
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标使得利率政策变得固定而难以变化。市场上流动性过多,利率水平又偏低,因此资产市场会流入大量的资金。2006年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大幅攀升,股市一次次的突破最高峰。资金大量流向资产市场,这样的结果是导致了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连累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所以,加快改革我国目前僵化的汇率制度,增加人民汇率的弹性,形成中国汇率市场化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改革,也是实在必行的必要改革制度。
结束语
人民币在未来会不可避免的持续升值,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现状及改革取得了明显的市场效果,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汇率机制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扩大力度和速度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的空间,强化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必经之路。
- 上一篇:试论通货膨胀时期的金融经济研究
- 下一篇:试析城市建设投融资的难题与应对策略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 [中等教育] 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 [中国哲学] 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 [财务控制]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 [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 [职业教育] 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 [市场营销] 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 [国际贸易] “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