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15:27:00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重要性
论文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推广,创新教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不可分开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论述在素质教育开展的背景下,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推广创新教育。
目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标志着未来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使得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谁能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和国家创新能力,谁就能在未来剧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因此素质教育已经是全社会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开展
追溯起来,素质教育思想应当发源于20世纪20~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思想很多是与素质教育思想相通的。他的教育思想包括:(1)生活教育思想: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2)普及教育思想:“我们普及的教育,不是少爷教育,不是小姐教育,不是“政客教育”,而是“平民教育”、“劳苦大众的教育”;(3)创造教育思想;(4)全面发展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全党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国民受教育的年限和水平显著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熟练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初步建立起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但是,面临着21世纪的严峻挑战,我国的教育还存在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问题。对此,世纪之交,国家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上提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之后,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仅对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给予了精辟而深刻的论述,而且还为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思路。目前,国家教育部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可以说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几年来,素质教育在全国教育系统中的大中小各个级别学校中得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教育实践中去。从2002年9月开始,全国约有63所高校开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工作,其中以北方的著名大学居多,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要求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能够均衡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四有”新人。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中小学担负着素质教育推广和深化的重任。从上世纪末开始,国家教育部和教委等相关部门先后通过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的文件,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调整原则、方向。评估体系和考试要求等提出了指导性的文字。这些文件指出要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积极进行教育改革,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素质教育在中国推行的效果如何呢?有调查显示,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大部分师生已经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同时,可以发觉应试教育的历史惯性依旧存在,部分学校对素质教育仍然存在着阳奉阴违的现象,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仍然要有一段路要走。
探讨这个问题,应当从两者的概念开始说起。现在,中国实行的素质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教育界基本上对素质教育形成了一些共识:素质应指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这个共识对素质教育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素质教育立论的基础。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李岚清同志曾经讲过:“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1997年,国家教委引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是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这是政府文件第一次对“素质教育是什么”的明确阐述,该定义的提出对消除有关素质教育的种种争议起了重要的作用。
再看创新教育问题。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认为:“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创新是现代型人才的一种基本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其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最大,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没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就不会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认识、人格、社会层面的综合体,是知、情、意的统一,它涉及人的心理、人格、智力、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基本素质,并以这些基本素质为基础,同时反过来可以巩固和丰富这些素质。可以说,创新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造创新人格,开发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今后的创新、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它也是随着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教育理念。
现在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创新是一种综合的素质,从这个角度上说,素质教育是综合的素质,从这个角度上讲,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能力。然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包含于素质教育中,素质教育指向创新教育。从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两者并不矛盾,素质教育目标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应当说两者是一致的。正如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讲到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创新教育如何实施
1.探索精神的培养。它要求学生不是盲目接受和被动地记忆刻本和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再次发现和人类以往积累的知识的参与式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取结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任何科学知识都是人类艰苦努力,不断付出的结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2.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就是将现有知识重新组合为新知识的能力,新组合的独特和新颖标志着创新。西蒙顿在《科学天才》一书中讲到:“天才们进行新颖组合比仅仅称得上有才能的人多得多,天才们就像面对一桶积木的顽童,会在意识和潜意识中不断把想法、形象和见解重新组合成不同的形式。”课程学习中知识的重组通常包括三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将某学科课程内部的知识进行重组;二是将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三是将学科课程所包容的知识与未包容的知识进行重组。三种层次的重组目的在于学生最终能够做到跨学科和跨出学科内容进行自学,把进入现代社会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重新组合,融会贯通,运用这种重组的知识解决复杂问题,从而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意识是驱使个体进行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造意识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和发明。创造意识包括强烈的创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也包括具有远大的理想、不畏剑仙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创造潜能,在适当的教育之下,它可能再每个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和发展。因此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应当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
创新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阶段,还要求学生要把新思想转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结合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际,认识和解释复杂的现实问题,同时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和竞争协作精神,将创新精神落实到实践中间去。目前,教育部正在向全社会征集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创新教育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的思想已经被社会各界接受并深入人心,相信随着发展规划的公布,创新教育也会相应得到的合理科学的实施,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素质教育也会进入更深层次的推广。
参考文献
[1]邹开煌.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J].福建陶研,2007,(3):17-18.
[2]程炎明,黄少堂.规范素质拓展计划,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3]丁静,周峰.素质教育究竟离我们有多远[J].现代教育论丛,2003,(5):21.
[4]柳斌.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J].人民教育,1995.
[5]李岚清.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J].人民教育,1996,(5).
[6]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4289.
[7]杜永谦.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3).
[8]兰毅辉.思考的艺术——天才是如何思考的[J].百科知识,1999,(6).
-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创新素质教育评价
- 下一篇:浅谈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实践创新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 [中等教育] 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 [中国哲学] 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 [财务控制]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 [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 [职业教育] 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 [市场营销] 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 [国际贸易] “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