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欢迎来到一心论文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教育理论 > 正文

    西方学界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的方法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15:19:00

      

      

    译者大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一直
      吸引着翻译研究者的好奇心。译者大脑中的认知
      心理过程无法被直接观察,因此,被视为翻译研究
      的“黑匣子”。直到内省实证方法被运用于翻译过
      程研究,引发有关译者思维过程的间接证据,这个
      问题才开始逐步获得有效解答。在翻译研究中引
      入实证方法是翻译学科发展进程中一个真正的里
      程碑,其最大贡献在于使研究那些制约、影响翻译
      过程、翻译产品和翻译功能的诸因素之间的相互
      关系成为可能,并可增强研究结果的预测能力;实
      证研究的这一潜在价值源于实验的两个内在特
      征:变量的相对可控性和高复制率[1]221-222。翻译
      过程实证研究将执行翻译任务时译者头脑中发生
      的思维过程或认知心理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有助
      于翻译学“跳出过分倚重感性认识的归纳和经验
      的梳理的以实用为指向的研究范式”[2]。经过近
      30年的发展,翻译过程实证研究已成为西方翻译
      研究的前沿性研究。“翻译学方法论研究是翻译
      学整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
      本文将对西方学界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的方法论予
      以系统归纳,重点论述以内省法为主、以其他方法
      为辅的多元数据验证法。
      一、内省法概述
      内省法,亦称自我观察法,是心理学的基本研
      究方法之一。内省法要求被试注意自己的内心思
      维活动,并将其用言语的形式报告出来,然后对报
      告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心理学结论。19世纪末,
      心理学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构造心
      理学(structural psychology)是出现于欧美的第
      一个心理学派,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为直接经
      验,因此内省法也就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构造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威廉· 冯特(Wilhelm
      Wundt)将内省法与实验法相结合,开创了心理学
      研究的实验内省法(method of experimental
      introspection)。该方法将被试置于受控条件之
      下,便于测量和重复实验,从此为心理学研究开辟
      了新的途径,并为实验心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基
      础[4]。但随后出现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将心理学
      定位为研究行为的科学,否定了对意识经验的研
      究,并主张使用刺激-反应方法,拒绝从行为数据
      得出有关思维过程的结论[5],因此完全否定了内
      省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有效性。直到20世纪50
      年代后期,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意识再次得到
      了研究者的关注,内省法也再次受到了重视,并获
      得了新的拓展。
      翻译过程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不可能直接观
      察译者大脑的认知思维状态,只能寻求间接途径
      探索译者的“黑匣子”里发生了什么,目前采用的
      主要方法是内省法[6]。内省法的理论框架主要来
      源于Ericsson与Simon的有关论说[7-8]。具体到翻译过程研究中,内省法的运用可以分为同步有
      声思维法(concurrent think-aloud protocol)、回
      溯报告法(retrospective report)、后续访谈法
      (follow-up interview)、对话报告法(dialogue
      protocol)等四种形态。
      二、有声思维法
      在翻译过程研究中,以同步有声思维法的应
      用最为广泛,原因在于“在执行持续时间较长任务
      时,只有对思维的共时报告才能够充分反映被试
      的心理状态”[9]。一般来说,我们平常所说的有声
      思维法即是同步有声思维法。虽已有近30年的
      研究历史,但学界一直对运用有声思维进行翻译
      过程研究的做法存在质疑,可归结为以下两个主
      要方面:
      (1)有声思维能否真实反映翻译过程中译者
      的思维状态?翻译过程中译者头脑中的所思所
      想,在多大程度上可通过有声思维报告出来?实
      验所得的有声思维数据与译者的实际心理思维状
      态具有怎样的关系?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有声思维法只能算做
      一种推测性的内省方法,所得数据不能直接反映
      思维过程,而且有声思维数据的分析具有很强的
      主观阐释性,不够客观[10]。因此,他们完全否定
      了有声思维法作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当
      代学者对有声思维则持一种较为宽容的态度,在
      充分认识到其局限与不足的同时,认为有声思维
      法能够提供有关人类思维过程的丰富数据。尽管
      如此,对有声思维报告是否能够反映心理思维过
      程的质疑一直悬而未决。Jskelinen指出回答
      这一质疑的关键在于对心理过程的定义,若将心
      理过程定义为神经活动,那么任何形式的口述报
      告都无法反映这一过程[11]。根据Ericsson与
      Simon所提出的理论框架,心理思维过程被视为
      信息加工。信息被储存于几个具有不同容量和存
      取特征的记忆中:感官记忆、工作记忆(亦称短时
      记忆)、长时记忆。发生在工作记忆中的那部分信
      息加工,即有意识注意(conscious attention)的焦
      点,可通过言语报告出来[11]。根据这一理论框
      架,翻译过程即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加工过程,通过
      有声思维法所报告出的数据,反映了翻译时译者
      的工作记忆中所发生的心理思维过程。
      认知心理研究表明,通过反复练习,认知过程
      的速度将会加快,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将使
      被试难以口述出头脑中的思维过程。由于长时间
      的经验积累,职业译者的翻译过程中存在大量的
      自动化现象,这时的信息加工为无意识过程。因
      此,自动化过程将不会由被试通过言语表达出来。
      这一假设被称为“自动化假设”(automaticity
      hypothesis)。早期的有声思维翻译过程研究,确
      实证实了这一假设,学生译者能够提供更为丰富
      的口述报告数据,而职业译者的翻译速度较快,不
      能够提供充分的口述报告数据。但后来有学者却
      发现了与此截然相反的现象:与非职业译者或学
      生译者相比,职业译者在翻译任务上花费了更多
      时间和精力[12]。职业译者翻译时的有些心理过
      程变为自动化的同时,某些其他过程将会被激活
      而进入意识,即译者会对新的问题变得敏感”。
      有声思维法的批评者与支持者,皆同意只有
      有意识的过程才能通过言语报告出来,问题在于
      并不是所有被注意到的信息都会出现在被试的报
      告中[13]40。这是因为思维的速度要比说话的速度
      快很多,有些想法甚至是一闪而过,还未能来得及
      用语言表达,就又产生了新的想法。尽管如此,有
      声思维可使被试将其有意识思维的部分内容用言
      语报告出来。有声思维报告能够揭示被试执行任
      务时所关注的信息,由此可以提供任务执行方式
      的准确图景,如所用策略、推理、记忆的存
      取等[8]220。
      Ericsson和Simon认为口述报告可以提供
      认知过程的直接证据,并指出口述报告的准确性
      取决于实验程序的设计[7-8]。但有学者认为口述
      报告的内容只是思维过程的结果,而不是思维过
      程本身。Toury指出有声思维能够提供心理过程
      的直接接触的观点是错误的,口述报告作为分析
      的对象,依然是一种“产品”,是译者翻译思维的结
      果,但研究者假定这种结果与内在心理过程相关;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否定有声思维在翻译过程研
      究中的作用,而是进一步指出尽管有声思维数据
      不应被视为思维过程的直接反映,但可被视为与
      内在思维过程非常相关,是对思维过程的有力
      说明[1]235。
      (2)有声思维是否影响译者的翻译思维过
      程?翻译和有声思维两项任务同时进行,是否会
      让译者感到“不自然”,从而影响实验的生态效度?
      从信息在大脑中被察觉至通过口述报告被说
      出之间存在时间差。在这期间,可能会发生各种介入过程。根据介入过程的类型,Ericsson和
      Simon将口述报告划分为三个层次[7-8]:
      第一层次:被试对当前注意焦点中信息和思
      维的直接言语化。这种情况下,信息在被试头脑
      中的内部表征形式为言语,在口述报告时无需对
      此信息进行另外加工,而直接用言语表达出来。
      第二层次:被试对当前注意焦点中信息的解
      释。这种情况下,信息在被试大脑中的内部表征
      形式为非言语,在口述报告时被试需将此信息转
      化为言语形式,才能口述出来。
      第三层次:该层次报告将会引入另外的心理
      过程,影响被试的注意焦点。被试对头脑中的想
      法、假设、动机作出解释。该解释过程将工作记忆
      中的信息与先前的想法与信息联系起来。该层次
      报告会影响到当前注意焦点中信息的序列,以致
      影响被试的认知心理过程。因此,为避免这一影
      响,实验者不应鼓励被试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
      或辩护。
      根据Ericsson与Simon的观点,第一、二层
      次的口述报告,不会影响被试的认知心理过程,可
      以作为有关任务表现的有效数据,而第三层次的
      口述报告会引入其他认知过程,因而对被试的认
      知心理过程造成一定的干扰,故不能作为过程研
      究的有效数据。为了保证有声思维实验所得数据
      的有效性,即所得数据属于第一、二层次,在实验
      准备阶段,实验者向被试进行实验说明时,须详细
      介绍有声思维口述报告的具体操作,要求被试尽
      量不要对自己的想法作出解释、辩护、评论等,只
      要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思维过程自然地表达出来
      就算达到了实验要求。解释、辩护、评论等都可以
      被视为由于社会互动而产生的报告数据,会影响
      到被试头脑中信息的序列[8]。因此,应尽量减
      少被试在进行有声思维时的社会互动,如应尽量
      减少实验者对被试口述报告过程的介入,让被试
      熟悉实验环境和程序,以放松自然的心态投入
      实验。
      任务的类型和难度也会影响有声思维报告数
      据的有效性。有声思维研究所涉任务的选择须谨
      慎,须将参加者的认知能力考虑在内[14]。如果任
      务的难度过高,执行任务的同时需进行有声思维,
      未免会使被试大脑处于高认知负荷的工作状态,
      这使工作记忆的压力过大,以致有些本可以通过
      有声思维报告出来的语言信息丢失,大大降低了
      所得数据的有效性。如果任务的难度过低,执行
      任务时的许多认知心理过程都趋于自动化,那么
      被试所口述出的数据量会过少,很难说明问题,不
      足以作为实验分析的对象。Charters指出:“对于
      目标组来说,一项中等难度水平的语言活动,可能
      是比较适合有声思维研究的任务,因为这样可以
      避免任务的高度自动化,也不会产生过高的认知
      要求。”[14]首先,翻译任务作为一项语言活动,能
      够满足有声思维研究对任务类型的要求。其次,
      实验者须把握好翻译任务的难度,所涉专业领域
      不宜过偏,所选文本材料应是被试学习或工作中
      经常接触的文体,文本中所涉专业术语亦不能过
      于艰涩或生僻,导致被试甚至通过文献检索也难
      以获取正确的译名。
      在有声思维翻译过程中,一方面,被试需要将
      头脑中译文的构思过程用口语形式表达出来;另
      一方面,被试还需将头脑中的译文呈现为书面形
      式。所以这一过程将会涉及口译和笔译两种翻译
      模式。Toury就指出了这两种翻译模式在有声思
      维实验中并存,认为这两种模式可能会相互干扰,
      以致影响到最终翻译产品[1]235。由于口译和笔译
      所涉翻译策略不尽相同,而且任何语言中口语和
      书面语皆各具不同特征,这就可能导致被试的口
      述译文与其书面译文不一致的情况。Krings就
      发现“受试者在翻译时所产生的TAPs数据和其
      真正递交上来的最终书面翻译成品有时会有诸多
      不一致的地方”[10],这是否就是由于实验中两种
      不同翻译模式互相干扰所致? 针对Toury提出
      的这一质疑,翻译学界一直未能给出一个令人满
      意的解答。
      亦有研究者针对有声思维对译者翻译过程的
      影响专门进行实验研究,旨在为该问题的解答提
      供实证支持。Jakobsen对两组被试在进行和不
      进行有声思维的两种情况下的翻译过程进行了对
      比研究,并使用Translog软件对被试在翻译过程
      中的键盘击键活动进行了记录,得出结论:有声思
      维使被试的翻译速度降低了约25%,对被试的修
      订阶段没有显著影响;然而有声思维却在被试对
      文本的切分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即由于有声思维
      的影响,被试倾向于对文本做更小的切分。因为
      所涉样本相对较小,该实验研究并未能提供任何
      终结性的证据和结论。虽然该研究显示有声思维
      对翻译过程具有较大影响,这使得我们重新评估
      用于翻译研究的有声思维程序的相关假设,但绝
      对没有证实有声思维方法是无效的。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中等教育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中国哲学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财务控制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财务控制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职业教育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市场营销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国际贸易“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

    售前客服

    咨询QQ:619978682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