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会计信息失真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00:38:00
论文网:
【论文摘要】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会计领域的一大顽疾,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以下笔者试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分析和技术性因素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决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信息失真;不做假账
一、引言
会计信息失真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从世界范围来说,美国早在1929年就有上市公司公布虚假财务报表,并且在以后的岁月里像一个幽灵一样时隐时现;在我们国家,会计信息失真也在不断的冲击着会计界,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社会公众,都在关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国务院前总理2001年4月份别视察了京、沪两地国家会计学院,先后作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和“不做假账”的题词,总理的话为会计诚信的现状敲响了警钟,在社会各界特别是会计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现阶段,会计信息的质量却令人担忧。会计信息失真的存在,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带来了隐患,给国家、企业和个人带来了重大损失,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入世,资本市场逐步扩大,国际之间的经济交流、资本流动将日益频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加入WTO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务之急。当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较复杂,即存在多方面的因素,以下笔者试从制度原因和技术性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分析
依照经济学家T·W·舒尔茨对于制度的定义,制度是一套行为规则,是人为的规定,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制度由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实施机制三部分构成。会计学是经济学的一条分支,与会计相关的一些制度也同样符合经济学中的制度含义。
1.非正式约束方面
非正式约束,即传统、习俗、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等,其在社会生活中会起到更加久远的作用。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意识形态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市场经济需要的合作精神、诚实信用等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我们只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这样对利己主义和机会主义就失去了道德约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驱使,领导者和会计人员丧失职业道德
利益驱使是当前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一些企业领导为了完成指标,授意、指使或强制会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虚列收支和往来款,假账真算或者真账假算,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如“东方锅炉”案中,公司为骗取上市资格,就通过调整财务报表而虚增净利润1.23亿元,上市后持续造假从而创造连续三年盈利,净资产利润率增长平衡的假象。还有一些企业的管理层为牟取个人私利,失去了理智,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如“东方锅炉”案中董事长江仲生和董事何允明、马一中、程兆峰等人为了谋取个人私利,将未发行的社会公众股私自变卖获取暴利,并私分。他们的行为严重危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2)被动造假,让会计人员进退两难
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于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多大的作用,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调查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做假问题,大部分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而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夏”案、“蓝田股份”案等都是领导者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这些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竟然通通是造假大王,表面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也是单位负责人参与造假的结果。
(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较低
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并且一部分不是专业会计出身,是半路出家,知识结构老化,会计基础知识薄弱,对有关政策法规理解肤浅,业务操作技术靠的是老经验,得过且过,从而导致了与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相违背的会计处理,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会计信息。如有的单位对会计人员把关不严,导致会计制度设计混乱,业务处理不规范;有的单位对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的教育,致使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会计后续教育也只是走走过场,没有真正起到提高其业务水平的作用。
(4)社会经济大环境存在诸多不完善因素
虽然精神文明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而进步,但是社会中还存在着颇为严重的失信问题,对信用市场经济基础和生命线的认知非常浅薄。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商品信用关系混乱无章,合同不能履行,经理人缺乏诚信,各种恶意性的欺诈赖帐,以及普遍性的相互拖欠,偷税漏税等屡见不鲜。
监督部门也没有充分地发挥其职能。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之间缺少沟通,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导致对会计信息失真重视不够,处罚力度不够。有的职能部门对企业管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流于形式,怕暴露问题,影响企业发展。有的执法部门不能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甚至掺杂一些部门利益,该查处的不查处,该罚的不罚,结果是导致了监督的弱化,会计信息失真也就有了滋生的温床。
2.正式约束方面
正式约束是成文的并得到社会权利机构实施保证的一系列规则,能够为人们提供确切的行为预期,从而有利于减少交易行为中的不确定性。其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会计环境的频繁变动,使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自身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频繁出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其一,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可能出现偏向性;其二,会计准则是否具有较长远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其三,即是会计准则定义、释义的准确性,假如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存在歧义,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的准确。
(2)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美
当前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同时,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处理也不尽相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另外,由于国家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那么在制定这些法规、制度的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掺杂进一些个人的主观臆断,还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有限性和认识对象的复杂性,使得各种规范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在这些法规、规范、准则的指导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
(3)会计自身的缺陷
从会计假设来看。会计假设是指会计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项和会计事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做出的合乎事理的判断。他的实质是一种理想化、标准化的会计环境。其结果是必会影响到经济活动信息的可靠性。例如四大假设中的货币假设,就有局限性:第一,会计所记录的会计报表反映的只是那些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第二,货币计量假设是假定币值不变的,没有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这个货币价值不变的假定已经脱离了实际情况,使得会计核算使去真实性。
(4)会计准则与制度中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得不够恰当
这些重要信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对表外业务的披露规范很少或根本没有。但实际上,它们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预测、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二是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等非经济信息,现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中没有要求对之加以反映;三是受传统会计的约束,上市公司只重点披露能用货币计量的资产,对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非货币性计量的资产却不进行披露。
(5)会计监督名实难符
从内部监督看,内部审计受制于企业经营者,缺乏独立性,“对下不对上”,对单位重大的经济事项和单位负责人的经济活动,从内容到形式几乎都不存在实质的监督,也便让会计监督成为一纸空文。从外部监督看,我国目前的审计是由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组成。政府审计监督重点由原来的审计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向审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对企业的监督有所弱化,且受经费和人员编制等因素制约,每年只能审计部分重点单位,不能面面俱到;近年来,倒是民间审计成为了审计的主力军,但是民间审计还不太完善。理论上讲,资产所有者是会计事务所的委托人,但实际上单位法人扮演着委托人的角色,并拥有选择事务所、续聘和决定审计费用水平的控制权,事实上形成了被审计单位与事务所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被审计单位成了事务所的衣食父母。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书的可信程度就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了。美国的安然事件和我国的银广夏事件就很能说明问题。
3.实施机制方面
实施机制是制度构成中的关键一环,如果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规章制度,尤其是正式规则就形同虚设,再好的规章制度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有法不依”比“无法可依”更加糟糕,它会使很多人丧失了仅存的职业道德的信心。例如在我国,会计法规实施的外部监督,是一个以政府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为辅,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体系。财政部和证监会在政府监督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他们能否发挥作用,是会计法规得以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技术性因素分析
会计中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技术性因素。不确定性是指事物发展结果有多种可能性。模糊性指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所进行的“亦是亦非”或“似是而非”的不明确判断。此时,对事物的性质,很难断言其归属。无论是模糊性,还是不确定性,都是事物所固有的客观属性,它们都可以使得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很难作出唯一、准确的判断。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同样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加之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中也存在着不确定性,这样,就造成会计工作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准则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措辞
例如在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中,在对其确认时,通常需要对其发生的概率加以分析和判断。一般情况发生的概率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和极小可能。他们的区间分别是:(95%,100%),(50%,95%],(5%,50%],(0,5%]。由于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主观判断因人而异,因此,什么情况算是“极小可能”,什么算是“有可能”或者是“可能”,便成为影响会计选择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重要因素。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确认、计量中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会计活动归结起来就是对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并在此基础上对事项的记录、反映和控制。然而,会计确认和计量本身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如在资产的确认中,对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确认就很乏力;在固定资产核算中,残值率和折旧年限本质上是一种估算,况且由于存在着多种折旧方法,每一种方法对经营绩效的评价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其它如外币折算、合并会计报表、衍生金融工具计价等等,也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3.有事项认识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或有事项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它是否发生是模糊和不确定的,其结果须由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和不发生加以证实。虽然人们努力探讨各种预测方法,试图尽可能准确地预测,但只要我们将会计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其准确性是值得怀疑的。例如商业票据的背书转让和贴现、未决诉讼、未决仲裁、产品质量保证。
4.分析、评价方法的模糊性
人们在运用数学方法试图精确地描述原本“模糊的”事物时,往往附上若干假设的前提,而这本身就是不确定的。例如在计算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认中,当存在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又不存在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接受捐赠资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活跃市场这个假设本身就是不确定的,然而未来的现金流量现值更是不确定,那么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使出资人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样就强化了企业的财务约束。
在委托代理制下,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权被控制在经营者手中,为防止经营者背离所有者利益目标,投资者需凭手中拥有的终极财产所有权按法定程序对经营者实施必要的监督,通常的方式是委托独立审计机构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监督,以获得可靠的信息。当前要进一步完善委托代理制,形成责、权、利对等的约束机制,对国有企业实行财务报表年审鉴定制度和经营者定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同时,经营者则要有如实、及时、全面地报告财产运作现状、效果和趋势的自觉性。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完善法制,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虽然颁布了《会计法》、《公司法》、“两则”等一系列财会法规制度,但有些条文太原则、太笼统,操作性较差,漏洞颇多,不能真正形成法律的威慑力。因此,应当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法规和其他相关法规,使财务法规尽可能地全面、具体、及时,并具有可操作性,堵住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漏洞。同时要加大各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力度,对那些肆无忌惮、肆意歪曲、篡改、伪造虚假会计信息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以及那些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单位或个人决不姑息,毫不手软,坚决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惩不贷。
(三)完善以CPA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管理,强化会计监督
为了有效制止和防范利用会计报表弄虚作假,提高会计报表质量,应当依法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变突击性审计为制度化、标准化的经常审计,逐步健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制度。免除来自单位领导人的压力,避免由此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四)重整会计职业道德
这项任务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的环境
由于职业道德环境的净化归根到底取决于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显而易见会计职业界的影响力显然是有限的,也就更加需要会计职业界各成员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净化环境的活动,只要人人付出一点,整个社会会更和谐。,
2.会计职业道德准则
会计职业道德是长期会计工作实践中凝聚的道德观念、道德心理、道德准则的总和。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内在要求和时代外在要求的统一。作为一种统一的职业道德,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将成为全体会计工作者的基本行为规则。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就需要不断的充实和更新,加以不断的完善。
3.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会计教育得到空前发展,但其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迄今仍然是盲点。目前,强化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在现行《会计原理》和《初级会计学》中增加职业道德的内容,使学生们一开始学习会计就接触职业道德。
(2)扩充现行《审计学》中有关职业道德的内容,并且与法律责任、审计准则的内容相互参照着编排,以便分清道德、审计准则和法律之间的界限。
(3)在继续教育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4)借鉴发达国家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经验,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介入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在教材编写和师资培养方面应做些组织协调工作。
(五)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制度。
各部门、各企业应根据制度和准则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办法(包括账户关系、会计岗位责任、业务处理流程、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报表编制等),建立健全计量和计价制度、台账制度、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监督、审计制度等,并将内部会计核算办法与严格会计法制、实行会计工作规范化结合起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综上所述,信息失真是我们会计界的一块心病,但是我们国家正在加大力度进行严格管制,会计信息失真在当前已有所降低,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应当坚持不懈地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计信息失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销声匿迹。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论文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信息失真;不做假账
一、引言
会计信息失真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从世界范围来说,美国早在1929年就有上市公司公布虚假财务报表,并且在以后的岁月里像一个幽灵一样时隐时现;在我们国家,会计信息失真也在不断的冲击着会计界,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社会公众,都在关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国务院前总理2001年4月份别视察了京、沪两地国家会计学院,先后作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和“不做假账”的题词,总理的话为会计诚信的现状敲响了警钟,在社会各界特别是会计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现阶段,会计信息的质量却令人担忧。会计信息失真的存在,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带来了隐患,给国家、企业和个人带来了重大损失,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入世,资本市场逐步扩大,国际之间的经济交流、资本流动将日益频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加入WTO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务之急。当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较复杂,即存在多方面的因素,以下笔者试从制度原因和技术性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分析
依照经济学家T·W·舒尔茨对于制度的定义,制度是一套行为规则,是人为的规定,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制度由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实施机制三部分构成。会计学是经济学的一条分支,与会计相关的一些制度也同样符合经济学中的制度含义。
1.非正式约束方面
非正式约束,即传统、习俗、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等,其在社会生活中会起到更加久远的作用。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意识形态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市场经济需要的合作精神、诚实信用等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我们只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这样对利己主义和机会主义就失去了道德约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驱使,领导者和会计人员丧失职业道德
利益驱使是当前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一些企业领导为了完成指标,授意、指使或强制会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虚列收支和往来款,假账真算或者真账假算,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如“东方锅炉”案中,公司为骗取上市资格,就通过调整财务报表而虚增净利润1.23亿元,上市后持续造假从而创造连续三年盈利,净资产利润率增长平衡的假象。还有一些企业的管理层为牟取个人私利,失去了理智,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如“东方锅炉”案中董事长江仲生和董事何允明、马一中、程兆峰等人为了谋取个人私利,将未发行的社会公众股私自变卖获取暴利,并私分。他们的行为严重危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2)被动造假,让会计人员进退两难
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于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多大的作用,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调查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做假问题,大部分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而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夏”案、“蓝田股份”案等都是领导者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这些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竟然通通是造假大王,表面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也是单位负责人参与造假的结果。
(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较低
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并且一部分不是专业会计出身,是半路出家,知识结构老化,会计基础知识薄弱,对有关政策法规理解肤浅,业务操作技术靠的是老经验,得过且过,从而导致了与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相违背的会计处理,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会计信息。如有的单位对会计人员把关不严,导致会计制度设计混乱,业务处理不规范;有的单位对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的教育,致使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会计后续教育也只是走走过场,没有真正起到提高其业务水平的作用。
(4)社会经济大环境存在诸多不完善因素
虽然精神文明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而进步,但是社会中还存在着颇为严重的失信问题,对信用市场经济基础和生命线的认知非常浅薄。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商品信用关系混乱无章,合同不能履行,经理人缺乏诚信,各种恶意性的欺诈赖帐,以及普遍性的相互拖欠,偷税漏税等屡见不鲜。
监督部门也没有充分地发挥其职能。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之间缺少沟通,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导致对会计信息失真重视不够,处罚力度不够。有的职能部门对企业管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流于形式,怕暴露问题,影响企业发展。有的执法部门不能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甚至掺杂一些部门利益,该查处的不查处,该罚的不罚,结果是导致了监督的弱化,会计信息失真也就有了滋生的温床。
2.正式约束方面
正式约束是成文的并得到社会权利机构实施保证的一系列规则,能够为人们提供确切的行为预期,从而有利于减少交易行为中的不确定性。其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会计环境的频繁变动,使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自身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频繁出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其一,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可能出现偏向性;其二,会计准则是否具有较长远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其三,即是会计准则定义、释义的准确性,假如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存在歧义,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的准确。
(2)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美
当前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同时,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处理也不尽相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另外,由于国家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那么在制定这些法规、制度的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掺杂进一些个人的主观臆断,还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有限性和认识对象的复杂性,使得各种规范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在这些法规、规范、准则的指导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
(3)会计自身的缺陷
从会计假设来看。会计假设是指会计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项和会计事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做出的合乎事理的判断。他的实质是一种理想化、标准化的会计环境。其结果是必会影响到经济活动信息的可靠性。例如四大假设中的货币假设,就有局限性:第一,会计所记录的会计报表反映的只是那些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第二,货币计量假设是假定币值不变的,没有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这个货币价值不变的假定已经脱离了实际情况,使得会计核算使去真实性。
(4)会计准则与制度中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得不够恰当
这些重要信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对表外业务的披露规范很少或根本没有。但实际上,它们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预测、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二是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等非经济信息,现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中没有要求对之加以反映;三是受传统会计的约束,上市公司只重点披露能用货币计量的资产,对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非货币性计量的资产却不进行披露。
(5)会计监督名实难符
从内部监督看,内部审计受制于企业经营者,缺乏独立性,“对下不对上”,对单位重大的经济事项和单位负责人的经济活动,从内容到形式几乎都不存在实质的监督,也便让会计监督成为一纸空文。从外部监督看,我国目前的审计是由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组成。政府审计监督重点由原来的审计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向审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对企业的监督有所弱化,且受经费和人员编制等因素制约,每年只能审计部分重点单位,不能面面俱到;近年来,倒是民间审计成为了审计的主力军,但是民间审计还不太完善。理论上讲,资产所有者是会计事务所的委托人,但实际上单位法人扮演着委托人的角色,并拥有选择事务所、续聘和决定审计费用水平的控制权,事实上形成了被审计单位与事务所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被审计单位成了事务所的衣食父母。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书的可信程度就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了。美国的安然事件和我国的银广夏事件就很能说明问题。
3.实施机制方面
实施机制是制度构成中的关键一环,如果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规章制度,尤其是正式规则就形同虚设,再好的规章制度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有法不依”比“无法可依”更加糟糕,它会使很多人丧失了仅存的职业道德的信心。例如在我国,会计法规实施的外部监督,是一个以政府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为辅,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体系。财政部和证监会在政府监督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他们能否发挥作用,是会计法规得以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技术性因素分析
会计中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技术性因素。不确定性是指事物发展结果有多种可能性。模糊性指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所进行的“亦是亦非”或“似是而非”的不明确判断。此时,对事物的性质,很难断言其归属。无论是模糊性,还是不确定性,都是事物所固有的客观属性,它们都可以使得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很难作出唯一、准确的判断。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同样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加之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中也存在着不确定性,这样,就造成会计工作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准则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措辞
例如在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中,在对其确认时,通常需要对其发生的概率加以分析和判断。一般情况发生的概率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和极小可能。他们的区间分别是:(95%,100%),(50%,95%],(5%,50%],(0,5%]。由于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主观判断因人而异,因此,什么情况算是“极小可能”,什么算是“有可能”或者是“可能”,便成为影响会计选择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重要因素。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确认、计量中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会计活动归结起来就是对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并在此基础上对事项的记录、反映和控制。然而,会计确认和计量本身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如在资产的确认中,对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确认就很乏力;在固定资产核算中,残值率和折旧年限本质上是一种估算,况且由于存在着多种折旧方法,每一种方法对经营绩效的评价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其它如外币折算、合并会计报表、衍生金融工具计价等等,也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3.有事项认识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或有事项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它是否发生是模糊和不确定的,其结果须由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和不发生加以证实。虽然人们努力探讨各种预测方法,试图尽可能准确地预测,但只要我们将会计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其准确性是值得怀疑的。例如商业票据的背书转让和贴现、未决诉讼、未决仲裁、产品质量保证。
4.分析、评价方法的模糊性
人们在运用数学方法试图精确地描述原本“模糊的”事物时,往往附上若干假设的前提,而这本身就是不确定的。例如在计算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认中,当存在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又不存在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接受捐赠资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活跃市场这个假设本身就是不确定的,然而未来的现金流量现值更是不确定,那么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使出资人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样就强化了企业的财务约束。
在委托代理制下,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权被控制在经营者手中,为防止经营者背离所有者利益目标,投资者需凭手中拥有的终极财产所有权按法定程序对经营者实施必要的监督,通常的方式是委托独立审计机构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监督,以获得可靠的信息。当前要进一步完善委托代理制,形成责、权、利对等的约束机制,对国有企业实行财务报表年审鉴定制度和经营者定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同时,经营者则要有如实、及时、全面地报告财产运作现状、效果和趋势的自觉性。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完善法制,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虽然颁布了《会计法》、《公司法》、“两则”等一系列财会法规制度,但有些条文太原则、太笼统,操作性较差,漏洞颇多,不能真正形成法律的威慑力。因此,应当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法规和其他相关法规,使财务法规尽可能地全面、具体、及时,并具有可操作性,堵住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漏洞。同时要加大各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力度,对那些肆无忌惮、肆意歪曲、篡改、伪造虚假会计信息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以及那些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单位或个人决不姑息,毫不手软,坚决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惩不贷。
(三)完善以CPA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管理,强化会计监督
为了有效制止和防范利用会计报表弄虚作假,提高会计报表质量,应当依法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变突击性审计为制度化、标准化的经常审计,逐步健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制度。免除来自单位领导人的压力,避免由此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四)重整会计职业道德
这项任务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的环境
由于职业道德环境的净化归根到底取决于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显而易见会计职业界的影响力显然是有限的,也就更加需要会计职业界各成员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净化环境的活动,只要人人付出一点,整个社会会更和谐。,
2.会计职业道德准则
会计职业道德是长期会计工作实践中凝聚的道德观念、道德心理、道德准则的总和。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内在要求和时代外在要求的统一。作为一种统一的职业道德,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将成为全体会计工作者的基本行为规则。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就需要不断的充实和更新,加以不断的完善。
3.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会计教育得到空前发展,但其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迄今仍然是盲点。目前,强化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在现行《会计原理》和《初级会计学》中增加职业道德的内容,使学生们一开始学习会计就接触职业道德。
(2)扩充现行《审计学》中有关职业道德的内容,并且与法律责任、审计准则的内容相互参照着编排,以便分清道德、审计准则和法律之间的界限。
(3)在继续教育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4)借鉴发达国家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经验,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介入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在教材编写和师资培养方面应做些组织协调工作。
(五)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制度。
各部门、各企业应根据制度和准则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办法(包括账户关系、会计岗位责任、业务处理流程、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报表编制等),建立健全计量和计价制度、台账制度、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监督、审计制度等,并将内部会计核算办法与严格会计法制、实行会计工作规范化结合起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综上所述,信息失真是我们会计界的一块心病,但是我们国家正在加大力度进行严格管制,会计信息失真在当前已有所降低,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应当坚持不懈地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计信息失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销声匿迹。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 上一篇:浅议管理信息化在钢铁企业销售中的应用
- 下一篇:试议商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 [中等教育] 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 [中国哲学] 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 [财务控制]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 [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 [职业教育] 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 [市场营销] 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 [国际贸易] “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