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科举制与儒学的进一步发展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15:33:00
其实,对于儒生来说,应明经科试并不容易。《韩昌黎全集》卷四《赠张童子序》云:“二经章句仅(按:‘仅’作‘几及’解)数十万言,其传注在外,皆诵之,又约知其大说,由是举者或远至十余年然后与乎三千之数,而升于礼部矣;又或运乎十余年然后与乎二百之数,而进于吏部矣:班白之老半焉。昏塞不能及者,皆不在是限,有终身不得与者焉。”同书同卷《送牛湛序》曰:“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征辞引类,旁出入他经者,其为业也勤矣。”
明经科出身者经吏部试合格,多被选授为县丞、县尉、县令或者州县的参军、主簿之类,即普遍担任州县地方基层官员。《陈子昂集》卷五《临邛县封君遗爱碑》:“以明经擢第,解褐守恒州参军。”《王右亟集》卷二十三《故右豹韬卫长史赐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以制贡明经擢第,解褐益州新都尉。”《全唐文》卷五二一梁肃《郑州新郑县尉皇甫君墓志铭》:“弱冠以明经登科,始长安丞,又转新郑尉。”《昆陵集》卷十一独孤及《唐故尚书库部郎中荥阳郑公(宠)墓志铭》:“二十举明经高第,解褐邺尉。”《韩昌黎文集》卷六《河南少尹李公(素)墓志铭》:“以明经选,主虢之弘农簿。”《柳宗元集》卷十《邕州李公墓志铭》:“公始以通经入崇文馆,登有司第,选同州参军。”《刘禹锡集》卷二《彭阳侯令孤氏先庙碑》:“以明经登上第,调补安县主簿。”《白居易集》卷四十六《襄州别驾府君事状》:“天宝末,明经出身,解褐授萧山县尉。”《李文公集》卷十《皇祖实录》:“明经出身,初授卫州参军。”如此等等,难以尽举。尽管也有像元稹明经登第后,经吏郭试书判拔萃得高第,被授秘书省校书郎,也有《樊川文集》卷八《唐故宣州观察使御史大夫韦公墓志铭》所说的“以明经取第,为太常寺奉礼郎”的情况,但这些都是个别的,大部分举明经者都被分配到各地州县任基层官职。以勤苦读经而幸举明经,而任职于地方州县,承担维持社会秩序基本职责,故而在唐代公私文书中都有一些劝奖明经的材料,如睿宗时(710一712年)《申劝礼俗敕》说:“县令字人之本,明经为政之先。不稍优择,无以劝奖。”25担任过科试主考官的顾少连认为:“取士之科,以明经为首;教人之本,则义理为先。”(26)不过,或许正由于明经科出身者多长期沉没下僚,这就被一些位高权重的儒士大夫讥斥为不过胥吏之职而已,故而很被相当部分文人轻视,晚唐康骈《剧谈录》卷下所记元稹于明经及第后去拜访李贺而不仅遭拒,还蒙李贺“令仆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的羞辱。
尽管武德即已行制举,但比较详尽记载唐代制举科目仍是从贞观十一年(637年)开始的。《册府元龟》卷六四五《贡举部·科目一》记曰:“唐太宗贞十一年四月诏:其有孝悌淳笃兼闲时务、儒术该通可为师范、文词秀美才堪著述、明识治体可委字民并志行修立为乡间所推者,举选洛阳官。”十五年(641年)的诏书说:“令天下士庶人之内,或识达公方、学综今古、谦洁正直、习以经国佐时,或孝梯淳笃、节义昭显、始终不移、可以敦励风俗,或儒术通明、学堪师范,或文章秀并、才足著述,並宜荐举,具以名闻。”此外又记高宗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六月即位,九月下诏道:“其有经明行修、谈讲精熟,具此师严、才堪教育者,志节高妙、造用清通、博闻强记、终堪乡辅者,游情文藻、下笔成章、援心处事、端平可纪者,疾恶扬善、依忠履义、执持典宪、终始不移者,京师长官、上都督府及上州各举二人,中下州刺史各举一人。”由上述诸则资料可知:(一)制举的历史因袭性很大,其渊源当可直接上溯到汉代的诏举。(二)就唐代而应,制举有个发展过程,大体说来,高祖、太宗两朝是从沿袭传统到衍变为有唐代自身特色的发展时期,到高宗初就与进士、明经科一样成为科举取士制度的一部分,被列为定科了。(三)制举所取人才颇为宽泛,而以能够发挥其实际灶会作用为主。
不同于进士、明经诸科,制举考试科目与时间均不固定,此即《新唐书·选举志》所说:“其为名目,随其人主临时所欲。”当然,所谓“临时所欲”也并非完全出于皇帝个人的灵机一动,而是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需要做出决定和按排,故而制举与现实政冶的联系十分密切。
《新唐书·选举志》说制举是“天子自诏”,《通典》卷十五《选举·三》则说“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就是说,制举是以天子的名义征召各地知名之士由州十府荐举前来京都应试,虽然阅文试官仍由朝廷委派,但名义上则是天子亲试,故而不反所出试题用天子口气,而且考试时“天子亲临观之”,有时天子甚至还亲自阅卷。这就使制举考试又被称为殿试或廷试,而应制举试者自称为“应制举人”,登科者则被称为“天子门生”。唯其如此,考试时礼遇颇为隆重,试前先由皇帝赐食,食讫方才就试。元稹《自述》回忆其贞元十九年(803年)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时的情形道:“廷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亳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官人手里过茶汤。”若将应明经、进士试者所受的屈辱和辛酸情景与此相比,实有天壤之别,难怪有不屑于应进士、明经“常调”,而去应制考试。
制举待非常之才。如何才能达到这目的?由于制举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故其虽然也有注重儒学修养方面的科目,但更强调的是实际才能。这样,主试者多通过策问引导举人申述政见,应试者亦往往通过对策表达其对时政的看法,前者是要发现人才,并藉以了解舆情,改革弊政,后者则是要展露自己的才能。诸多科目皆需考到与时政相关的内容,其中尤以所谓“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最能体现出制举应诏直言的特点。张说在武后永昌元年(689年)应“词标文苑”科,所对策文说:“窃见今之俗吏,或匪正人,以刻为明、以苛为察,以利下为利、以附上为诚。”又说:“刑在必澄,不在必惨;政在必信,不在必苛。”甚至说:“陛下日昃虽勤,守宰风化多缺。臣以为将行美政,必先择人。失政谓之虐人,失人谓之伤政,舍人为政,虽勤何为?”(27)不仅对武则天任用酷吏予以指责,而且对武则天本人亦有所批评。特别是中唐以后,政治日益腐败,举子们的对策愈益直言其事,对朝适弊政的抨击更为严厉。如长庆元年(821年)沈亚之对“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文中说:“伏读睿问,周视圣旨,见陛下思天灾之病也,臣愚以为皆由尚书六曹之本坏而致乎然也。今请统而条陈之。睿问‘有念人俗之凋讹,及于卒乘之数,货币乙资’,臣请以今户部、兵部之坏举之;睿问‘有思才周于文武,本固在于士农’,臣请以今礼部、工部之坏举之;睿问‘有欲以辨行之真伪’,臣请以吏部之坏举之;睿问‘有朝廷之缺’,臣请以刑部之失举之。”(28)指出朝廷政事的各种缺失均由于尚书各部“之本坏而致乎然”,这就实际上全部否定了当时行政系统的政绩,虽未明言帝王过失,但读此自然致想到造成这种局面,帝王亦难辞其咎。这样的策论显然体现了儒者真精神,同时又强化了儒学影响或制衡现实政治的功能。既然制举科试每每涉及皇王之要道、邦家之大务,故应试者欲谋高策即须穷究当代之事。白居易自谓:“元和初,予罢校书郎,与元微之将应刺举,退居于上都华阳观,闭户累月,揣摩当代之事。”(29)元稹后来回忆与白居易应制举时的情景也说:“予与乐天,指病危言,不顾成败,意在决求高第。”(30)可见,要想求得高第,就不仔要“揣摩当代之事”,而且要敢于“指病危言”,至于辞直的策文则是应试者的榜样。
乍看起来,制举对策,放论时政,颇有民主意味,而实际其许可对现实政治展开批评的程度是很有限,是否准允批评时政、能够批评到什么程度,均以统冶者现实政冶利盖需求为准的,这里非但无民主可言,更且只是在彰显专制。宪宗元和三年(808年)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皇浦湜、牛僧孺、李宗闵所上策论皆放言攻击权贵,然因之而获罪被放出关外,考试官亦遭贬黜。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刘蒉对策集中揭发宦官专横,指出当时严重的政治危机:“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四海将乱。”尽管“其所对策大行于时”(31),但考官虽赞叹其所沦,却因不敢得罪权阉而弃置不录,故而未能中第。《通鉴》卷二四三记此事道:“自元和之末,宦官益横,建置天子在其掌握,威权出人主之右,人莫敢言。贤良方正昌平刘蒉对策极言其祸。……(闰三月)甲午,贤良方正裴休等二十二人中第,皆除官。考官左散骑常侍冯宿等见刘蒉策,皆叹服,而畏宦官,不敢取。诏下,物论嚣然称屈。”天宝六年(747
- 上一篇:叶适与永嘉学派
- 下一篇:郭店楚简与战国早期儒学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 [中等教育] 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 [中国哲学] 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 [财务控制]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 [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 [职业教育] 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 [市场营销] 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 [国际贸易] “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