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的繁兴及其儒学特色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15:33:00
在名教崩解的社会背景和儒、道兼综的社会风潮下,魏晋时不少儒者也不拘泥于门户之见,渐渐地谈起儒、道合同来。如庾峻从为政者角度讲山林讨与朝廷之士的异曲同工之妙,认为山林之士“节虽离世,而道合于主;行虽诡朝,而功同于政”(57)。这与向秀、郭象的山林与庙堂别无二致之说同是调和道家出世观与儒家入世观的思想。被称为“儒宗”的董遇,既“善《左氏传》”,“旦夕传讲”,又“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58)“儒学洽闻”的裴秀,被毋丘俭赞曰:“生而歧嶷,长蹈自然,玄静守真,性入道奥;博学强记,无文不该;教友著于乡党,高声闻于远近。”(59)俨然成了集儒、道于一身的玄学名士。自称“有《左传》癖”的经学家杜预也热衷于谈论自然之道,说:“臣闻上古之政,因循自然,虚无委诚,而倍顺之道应,神感心通,而天下之理得”,后世则“淳朴渐散,彰美显恶”,再往后更是“简书愈繁,官方愈伪,法令滋章,巧饰弥多”。(60)这同玄学家把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社会发展理解为朴散真离、道德递减的历史过程不无相近之处。王昶重视儒家仁义礼乐,认为“夫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并不满于当时盛行的浮华之习,但他又劝戒其子侄道:“欲使汝曹立身行己,尊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61)再如邓粲,少以高洁闻名,不应辟举,后应诏入仕,友人谓之改节,他则笑曰:“足下可谓有志于隐而不知隐。夫隐之为道,朝亦可隐、市亦可隐,隐如在我,不在于物。”(62)这与向秀、郭象关于山林与庙堂的说法如出一辙。被称为“儒宗”的徐笛,既作《五经同异评》,“又依道家著《玄徽论》,前后所造数万言,皆有义味”。精于《三礼》的范宣,面对风靡于世的玄学感到无可奈何,他说:“正始以来,世尚《老》、《庄》。逮晋之初,竞以裸裎为高,仆诚太儒,然‘丘不能易’。”他洁身自好,以“记谈未尝及《老》、《庄》”而自我标榜。但有意思的是“客有向人生与忧俱生,不知此语何出?宣云:‘出《庄子·至乐篇》。’客曰:‘君言不谈《老》、《庄》,何由识此?’宣笑曰:‘小时尝一览。’”(63)魏晋玄风其时包括儒者在内的所有士子学人成了挡不住的诱惑,羞言道家浮的范宣也耐不位要看起老、庄之书来了。江惇“孝友淳粹,高节近俗。性好学,儒玄并综。每以为君子立行,应依礼而动,隐显殊途,未有不停礼教者也。若以放达不羁,以肆纵为贵者,非但动违礼法,亦道之所弃也。”(64)这是把老、庄思想纳燸家礼度的范围之内,用儒家来诠释道家。王坦之“有风格,尤非时俗放荡,不效儒教,颇尚刑名学,著《废庄论》”,他说:“孔文非不达远,以体远故用近;颜子岂不具德,以德备故膺教”,“(先王)使夫敦礼崇化,日用以成俗,诚存而邪忘,利损而竞息,成功遂事,百姓皆曰我自然”。(65)名之曰“废庄”的王坦之,实际是把孔子和颜子庄学化,把名教曲说为自然,唐人李磎就曾指出王坦之的《废庄论》“其终篇又同其均彼我说”(66)。上述诸儒,兼综儒、道,合同名教与自然,与从儒学蜕变而来又综合儒、道的玄学家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不同。玄学家们的主旨是用道家的自然净化、修补儒家的名教,主张以“不言之教”取代“以名为教”;而上述那些儒者合同儒、道,已没有以自然净化名教的意义,而主要是为了适应综合儒、道的思想潮流,用自然来修饰名教,作为名教合理性的注脚。唐长孺认为,关于名教与自然之辩,“东晋以后这个问题既然已获得解决,因此说到名教,往往加上自然的帽子。”(67)其实,玄学家们并没有真正解决自然与名教的矛盾,他们本来要用自然净化名教,终而却渐趋蹈入用名教同化自然的歧途,而用名教同化自然、呑噬自然,或借用庞朴的话说是“以名教去俘虏了自然”(68),那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受玄学影响的儒家学者的思想特征。玄学思潮出之于儒而又返回于儒,而这一时期的儒者却受玄风薰染,用自然点缀名教,他们善谈《老》、《庄》,其学都涂上了几多通家色彩。
玄学在魏晋之际的道德危机的历史背景和综合儒、道的社会氛围下而产生发展。话由汉代儒学蜕化出来,而反过来又影响了需学。玄学家的精神风尚直接感染了南朝的儒学,使其形成了与北朝儒学不问的风格。玄学的名教与自然之辩是对汉末以来道德危机的一种理论解答,隋唐建立的科举制则是从制度上试图避免政治与伦理的结合而带来的道德虚伪性,这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此外,玄学的本体论、自然主义和思辨理性及体用、本末、性情和自然与名教等范畴又影响了宋明理学,此诚如汤用彤先生所说:“理学实继续魏晋玄学来”。(69)
[注释]
(1)《后汉书·马融传》。
(2)上书《蔡邕传》。
(3)《三国志·魏书》卷九《曹爽传》注引《魏氏春秋》。
(4)姚振宗《补三国志·艺文志》著录,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
(5)《隋书·经籍志》著录,已佚。
(6)《三国志·魏书·王弼传》。
(7)上书《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
(8)《隋书·经籍志》著录。
(9)同上。
(10)已佚,部分散见于皇侃《论语义疏》和邢易《论语正义》。
(11)《晋书·阮籍传》。
(12)《宋书·艺文志》著录。
(13)《隋书·经籍志》著录,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辑本。
(14)丁国钓《补晋书·艺文志》著录。
(15)《世说新语·雅量》。
(16)上书《文学》刘孝标注引《(向)秀别传》。
(17)同上。
(18)此书已佚,黄逢元《补音书·艺文志》著录,《经典释文序录》张潘集解引。
(19)《晋书·郭象传》。
(20)《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文士传》。
(21)《隨书·经籍志》著录,已佚。
(22)《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已佚,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辑本,皇侃《论语义疏》中有引文。
(23)黄逢之《补晋书·艺文志》著录。
(24)《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晋诸公赞》。
(25)同上《玠别传》。
(26)《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27)同上《荀彧传》注引《晋阳秋》。
(28)袁宏:《后汉书》卷六十二。
(29)《宋书·郑先之传》。
(30)《老子·六十三章注》。
(31)《周易·上经注》。
(32)《庄子·人间世注》。
(33)上书《知北游注》。
(34)《论语集解·微子注》。
(35)《周易·鼎卦注》。
(36)《老子·三十二章注》。
(37)《庄子·天运注》。
(38)上书《大宗师注》。
(39)上书《骈拇注》。
(40)上书《天运注》。
(41)同上。
(42同上。
(43)上书《骈拇注》。
(44)上书《达生注》。
(45)上书《骈拇注》。
(46)上书《天运注》。
(47)上书《骈拇注》。
(48)上书《天运注》。
(49)同上。
(50)《晋书·王坦之传》。
(51)《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第197页,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52)《晋书·王坦之传》。
(53)《抱朴子·明本篇》。
(54)上书《辩问篇》。
(55)《魏书·逸士传》。
(56)《晋书·庚峻传》。
(57)《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注引《魏略》。
(58)《晋书·裴秀传》。
(59)上书《杜预传》。
(60)《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61)《晋书·邓粲传》。
(62)《上书·儒林传》。
(63)同上。
(64)上书《江统传》。
(65)上书《王坦之传》。
(66)《文苑英华·废老庄论序》。
(67)《魏晋玄学之形成与发展》,收入《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版)。
(68)此话庞朴用来指夏侯玄。见《名教与自然之辩的辩证进展》,收入庞氏《沉思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9)《汉魏学术变迁与魏晋玄学的产生》,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年第3期。
- 上一篇:颜回与“颜氏之儒”探微
- 下一篇: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 [中等教育] 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 [中国哲学] 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 [财务控制]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 [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 [职业教育] 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 [市场营销] 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 [国际贸易] “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