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孔子的“斆”与性情的关系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15:26:00
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朋”字,郑康成注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就具体的注释来讲,这是不错的,但是,如果结合孔子整个的生平,我们就会感到仅仅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史记·孔子世家》载:“定公五年,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很多弟子从远方来,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亦即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之“乐”也(《尽心上》)。但是,孔子很谦虚,把他的学生都视为朋、友,把与他们一起参悟大学之道视为一大乐事。上文已经引了程子的注文:“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就是说,内心之“悦”,因为朋、友的到来而显发成了外在的人情之“乐”,还因为与“朋”“友”切磋圣道时不同的观点碰撞而激起了思想上的火花而“乐”。关于这一句,笔者也有三方面的理解,第一,孔子周游列国,而不见用于世,于是将自己的思想传于天下后世,此乃与日月争辉之功业也。朱熹《四书集解》引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从根本上回答了孔子“不亦乐乎”的原因。第二,《礼记·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与朋、友一起共同研讨圣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礼记·中庸》)没有有志于道的朋、友之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礼记·大学》引《诗》),彼此相互砥砺、相互帮助,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很困难的。所以,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切磋圣道,此乐何及?第三,《中庸》曰:“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壹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子思子的语言涵括天地之道,空明澄澈,令人仰视而不见其极也,但究其实,却并没有脱离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实质。“学而时习之”,是成己;“有朋自远方来”,是成物。推而极之,合外内之道,“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圣人性情博、厚、高、明、悠、久故也。故皇侃《论语义疏》引江熙云:“君子以朋友讲习,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远人且至,况其近者乎?道同齐味,欢然适愿,所以乐也。”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曰:“自是不相干涉,要他知做甚!自家为学之初,便是不要人知了,至此而后真能不要人知尔。若锻炼未能得十分如此成熟,心里固有时被它动。及到这里,方真个能人不我知而不愠也。” [20]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君子之学本来一开始就不是打算要做出来给人看的,“自家为学之初,便是不要人知了”,但是真要做到这一点,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不是经历人生各种各样艰难曲折的磨练,对天地、人生、现实有极端深刻的理解,即便是“君子”,也是很难做到“人不我知而不愠”。朱熹又云:“‘人不知而不愠’,说得容易,只到那地位自是难。不愠,不是大故怒,但心里略有些不平底意思便是愠了。此非得之深、养之厚者,不能如此。”[21] 这里面浸透了孔子辛酸、坎坷的人生体验,也突显了孔子不为世态炎凉所动的钢铮铁骨。在孔子看来,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自重、自持,“言忠信,行笃敬”(《卫灵公》),否则,“学则不固”,假求于外也。从先秦儒家的学脉来讲,孔子的这一思想,被孟子超拔成了“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荀子也认识到了这一理路的重要性:“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劝学》)二位大师的理论面向不一样,但是继承圣道的精神却完全相同。
从语法的角度来看,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主语是“性”,“习相远也”的主语当然也是“性”。这是说,人们后天的学习、习染使他们的性情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差异。钱穆先生的翻译是:“人的天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惯而相远。”[22] 杨伯峻先生的翻译是:“人性情本相近,因为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23] 李泽厚先生的翻译是:“人性本相接近,习俗使之遥远。”[24] 大同小异,三者都认为,通过学习,习染,可以改变人的性情,这应该是贯穿《论语》始终的观点。然而,通过上面对《论语·学而》第一章的分析,我们发现,“斆”,在《论语》中,又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抵达性情之正的手段与途径,它更为重要的是一种人生性情的价值选择,是有志之士的一种生活方式。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此之谓也。
[①]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二),中华书局1990年8月版,第434页。
[②] 徐复观著:《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1月版,第64、65页。
[③] 桂馥撰:《说文解字义证》(上),中华书局1987年7月版,第269页。
[④] 陈宁著:《〈郭店楚墓竹简〉中的儒家人性言论初探》,载《中国哲学史》1998年第4期。
[⑤] 卢家楣等主编:《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86页。
[⑥] 卢家楣等主编:《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90页。
[⑦] 卢家楣等主编:《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310页。
[⑧] 卢家楣等主编:《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88页。
[⑨] 卢家楣等主编:《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373页。
[⑩] 卢家楣等主编:《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386、387页。
[11] 卢家楣等主编:《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338页。
[12] 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451页。
[13] 转引自孔颖达《礼记正义》引《目录》。见《礼记正义》(卷五十二),见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下册),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第1625页。
[14] 程颢、程颐撰:《二程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207页。
[15] 程树德撰:《论语集释》(一),中华书局1990年8月版,第4页。
[16] 程树德撰:《论语集释》(一),中华书局1990年8月版,第32页。
[17] 程树德撰:《论语集释》(一),中华书局1990年8月版,第4页。
[18] 本文引用的几个诠释学名词,摘自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4月版)一书。
[19] 程树德撰:《论语集释》(一),中华书局1990年8月版,第47页。
[20]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二),中华书局年1990月8版,第453页。
[21]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二),中华书局年1990月8版,第454页。
[22] 钱穆著:《论语新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9月版,第444页。
[23]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版,第181页。
[24] 李泽厚著:《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400页。
- 上一篇:《易传》性、情二字人学解读
- 下一篇:《尚书》的性情思想研究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 [中等教育] 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 [中国哲学] 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 [财务控制]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 [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 [职业教育] 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 [市场营销] 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 [国际贸易] “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