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孔子的“斆”与性情的关系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15:26:00
内容提要:孔子采取了以性情论“斆”的方法,不仅把“斆”直接视为养性情之正的途径,而且把“斆”也同时视为一种特殊的性情选择和生活方式。本文认为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判断一方面昭示人性的天赋性,把所有的人都安置在同一起跑线上,另一方面又将人与人之间地位不同的原因全部锁定在“习相远”之上,认定只要你认真学习,提高道德品质的修养,社会就会全面地承认你的价值。由此一来,就给社会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人文氛围。另外,文章还对《论语·学而》第一章进行了层层深入的剖析,把孔子的“斆”视为一个精神境界提升的过程。
关键词: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性情;斆
由于经历了无数人生的坎坷与磨难,对人间现世有非常人所及的理解,所以,孔子的性情思想可谓千锤百炼,极为深刻。朱熹云:“《论语》,愈看愈见滋味出。”[①] 以此来形容对孔子性情思想的挖掘过程,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作为一位教育学家,孔子深知教与学的过程,就是情与知交融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志之间彼此砥砺的过程,因此,他采取了以性情论“斆”的方法,不仅把“斆”直接视为养性情之正的途径,而且把“斆”也同时视为一种特殊的性情选择和生活方式。本文立足于《论语》中“斆”与性情的关系,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以就教于专家同仁。
孔子有关性情思想最直接、最著名的判断,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性相近也”,虽未脱自甲骨文以来“生之谓性”的背景,但是,它在先秦儒家性情思想史上的意蕴却远非到此为止。它的潜台词是,天命赐予我们每一个人的天性,都是差不多的,因此,人的天赋人权、接受教育、提升人格境界的权力是“相近”的。但是,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他们都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不是天生的种姓、阶级、血缘造成的,而是后天的习惯、学习与环境的熏陶导致了他们之间形似天渊的区别。
孔子的这个判断之最大的贡献,用徐复观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在中国文化史上,由孔子而确实发现了普遍地人间,亦即是打破了一切人与人的不合理的封域,而承认只要是人便是同类的、便是平等的理念。”“打破了社会上政治上的阶级限制,把传统的阶级上的君子小人之分,转化为品德上的君子小人之分,因而使君子小人,可由每一个人自己的努力加以决定,使君子成为每一个努力向上者的标志,而不复是阶级上的压制者。使社会政治上的阶级,不再成为决定人生价值的因素,这便在精神上给阶级制度以很大的打击。”[②] 孔子一方面昭示人与人之间天赋人权的平等,把所有的人都安置在同一起跑线上,另一方面又将人与人之间地位不同的原因全部锁定在“习相远”之上,认定只要你认真学习,提高道德品质的修养,社会就会全面地承认你的价值。由此一来,就给社会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人文氛围。
换句话来讲,孔子一方面承认人性的天赋性,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后天学习、修养的重要性。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十分注重教育与学习的。据笔者统计,在《论语》中,“学”字凡65见,其出现的频率仅次于“仁”字。随着本文的展开,我们会发现,《论语》中的“学”字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动词或名词,而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论语》开篇即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以“说(悦)”、“乐”、“不愠”来讨论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实际上就是孔子的性情思想。陆德明《经典释文》曰:《论语》“以‘学’为首者,明人必须学也。” 也就是说,孔子认为,学习对于性情的修养来讲,并非可有可无的东西,因为“学,礼义之府”(《说苑·建本》)。知识的丰富,礼仪的训练,道德的提升,可以拓展人的视野、开阔人的心胸,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所以,《论语》载曰:“君子学以致其道。”(《子张》)言“道”,如果不借助“学”,就不可能“致”。这不能不说是孔子思想的深刻体现。桂馥进一步写道:“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而去非取是,积成君子之德也。”[③] 不仅点明了《论语》中“学”与“道”的关系,而且也点明了《论语》中“学”与“性情”的关系。
“学”在先秦时期,与“教”本来就是一个字,写作“斆”。《说文解字》云:“学之为言,觉悟也。从教,从冂。冂尚朦也。臼声。学,篆文‘斆’省。”《广雅·释诂》云:“斆,识也。”《白虎通义·辟雍》云:“斆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未知也。”可见,《论语》中的“学”字,与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学”字之意涵并不一样。其不一样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它是“教”与“学”的结合、互动,而且还在于“觉”这一诠释上。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云:“斆,觉悟也。”《左传·文公四年》有“以觉报宴”,杜注“觉”云:“明也”;《春秋繁露·郊祭》云:“觉,著也。”李隆基注《孝经》“有觉德行,四国顺之”之“觉”为“大也”。《诗经·小雅·斯干》有“殖殖其庭,有觉其楹。”毛传云:“有觉,言高大也。”“觉”的含义由觉悟,而明;由明而著,再由著而大,这里面是有语义引申的逻辑关系的。因为在先秦时期,“斆”是君子之学,《礼记·文王世子》曰:“学之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焉,学之为长幼焉。”“斆”的内容是人伦五常,也就是《中庸》“五达道”、“三达德”等相关的内容。《孟子》有言曰:“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將以斯道觉斯民也。”(《万章上》)这不得不使人想起《中庸》中博、厚、高、明、悠、久之类的相关思想。因为《论语》“君子学以致其道”的“道”,是天道与人道的合称,指的是下学上达的超越过程。没有觉,没有悟,人不可能会天道人道,当然就更不可能博、厚、高、明、悠、久了。
孔子曾经反复地要求他的学生要努力地学习。他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民斯为下”的原因,并不在别人,而是在于你自己“困而不学”。在孔子看来,学习要能举一反三,要闻一知十,这才是温故而知新,才是创造性的学习。这就是“觉”,就是“悟”,就是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子思子曰:“吾尝深有思而莫之得也,于学则寤焉。”(《孔丛子》)这里的“寤”通“悟”,指的是一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与思彼此激发之后豁然开朗的境界。孔子又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斆”,是一种思与学交替激发、彼此推动的“觉、悟”运动,是自我的人格境界得以不断提升的过程。从“罔”与“殆”的反面,我们看到了学与思的结合,其结果就是“明”,就是“著”,就是“大”。一个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丰富知识,在思想境界上已经由觉、悟,最终抵达了明、著、大的人,与“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的人相比较,他的性情世界当然是大不一样的。
“斆”,之所以能够由“觉”、“悟”抵达“明”、“著”、“大”的性情境界,在先秦儒家看来,是因为“斆”可以通过对传统文献的学习,习今、知古进而知天。用孔子的话来讲,就是“温故而知新”(《为政》)。《说文》曰:“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墨子·经上》曰:“故,所得而后成也。”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有“交性者,故也”(第11简)与“有为也者之谓故”(第13简)两个命题。“交”,裘锡圭先生释为“实”;“故”,孙希旦《礼记集解》云:“故,谓有为为之也。”陈宁先生释简文中的“故”为“《诗》《书》《礼》《乐》”。[④] 《诗》《书》《礼》《乐》皆儒家教化的工具,当然是“有为为之”者。“有为为之”与《经上》之“所得而后成”实际上是相通的。但是,仔细捉摸,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却更富于哲理,更富于超拔的精神。《论衡·谢短篇》曰:“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沈。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程树德《论语集释》引孔氏《礼记叙》曰:“博物通人知今温古,考前代之宪章,参当时之得失。”“识前言者”,君子博学多闻,以古为鉴,心胸豁达,眼界高远,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事关系,面对人生的各种喜怒哀乐、穷达贵贱、生老病死,就可以高瞻远瞩,视之如浮云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逸周书》曰:“天为古,地为久。”古则久,久则天,天长地久,雷霆震荡,风雨博施,负阴抱阳,成己成物。故“《春秋》之道,奉天法古”(《春秋繁露·楚庄王》),“主不稽古,无以承天”(《后汉书·范升传》),法古就是奉天,稽古就是
- 上一篇:《易传》性、情二字人学解读
- 下一篇:《尚书》的性情思想研究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 [中等教育] 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 [中国哲学] 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 [财务控制]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 [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 [职业教育] 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 [市场营销] 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 [国际贸易] “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