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哲学的诗化境界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15:26:00
先生举“公都子问钧是人也”一章云:“人有五官,官有其职,某因思是便收此心,然惟有照物而已。”他日侍坐无所问,先生谓曰:“学者能常闭目亦佳。”某因此无事则安坐瞑目,用力操存,夜以继日。如此者半月,一日下楼,忽觉此心已复澄莹。中立窃异之,遂见先生。先生目逆而视之曰:“此理已显也。”某问先生:“何以知之?”曰:“占之眸子而已。”因谓某:“道果在迩乎?”某曰:“然。昔者尝以南轩张先生所类洙泗言仁书考察之,终不知仁,今始解矣。”先生曰:“是即知也,勇也。”某因言而通,对曰:“不惟知勇,万善皆是物也。”先生曰:“然,更当为说存养一节。”[33]
四明杨敬仲时主富阳簿,摄事临安府中,始承教于先生。及反富阳,三月二十一日,先生过之,问:“如何是本心?”先生曰:“恻隐,仁之端也,羞恶,义之端也,辞让,礼之端也,是非,智之端也。此即是本心。”对曰:“简儿时已晓得,毕竟如何是本心?”凡数问,先生终不易其说,敬仲亦未省。偶有鬻扇者讼至于庭,敬仲断其曲直讫,又问如初。先生曰:“闻适来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敬仲本心。”敬仲忽大觉,始北面纳弟子礼。故敬仲每云:“简发本心之问,先生举是日扇讼是非答,简忽省此心之无始末,忽省此心之无所不通。”先生尝语人曰:“敬仲可谓一日千里。”[34]
詹阜民收敛此心,日夜“安坐瞑目”,觉到了此心的“澄莹”,象山认定“此理已显。”在象山的指导下,杨简通过“断扇讼”,忽然大彻大悟,原来“此心无始末”,是“无所不通”的精神境界。象山曰:“义理之在人心,实天之所与,而不可泯焉者也。彼其受弊于物而至于悖理违义,盖亦弗思焉耳。诚能反而思之,则是非取舍盖有隐然而动,判然而明,决然而无疑者矣。”[35] 这就是陆象山先生提出的“发明本心”的理路。他的思路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来天生具有一颗纯厚善良的赤子之心,但是后世环境的习染、驳杂的外物牵引,使人在不同程度上越陷越深,以至于不能自拔。因此,人就必须通过经典的学习、与师友的日常切磋,摈弃一切情欲、私心杂念而带来的遮蔽,日渐恢复到人之初始的赤子之心的状态。所以,象山曰:“知非则本心即复。”[36] “知非”的前提是“尊德性”,用简易、直截的方法系统地学习先圣经典:“《中庸》《大学》《论语》诸书,不可不时读之,以听其发扬告教。”[37] 但是,学习之前,“学者须是打叠田地净洁,然后令他奋发植立。若田地不净洁,则奋发植立不得。古人为学即‘读书然后为学’可见。然田地不净洁,亦读书不得。若读书,则是假寇兵,资盗粮。”[38]
在发明本心的方法上,象山提出了“存”与“养”两条道路:存,就是摈弃一切外在的干扰与“牵引”,反对一切不以尊德性为前提的寻章摘句时的考索功夫(道问学),认定“万物皆备于我”心,本心是世界最真实的本质存在,是认识的目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主宰。养,就是“廓然、昭然、坦然、广居、正位、大道、安宅、正路”[39] 之上的践履、涵养、完善,最终使本心与理同一,与天同一,“动容周旋中礼,此盛德之至。”[40] “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41] 这正是发明本心的人学目的。
存心,一般来说,在养心之前:“只‘存’一字,自可使人明得此理。此本天所以与我,非由外铄。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在象山先生看来,他之所以要提出“存”的方法,主要就是我们都不生活于古代先圣盛世,因此没有“蒙被先圣王之泽”,所以大家都害了精神、心理、道德上的毛病,“惟其生于后世,学绝道丧,异端邪说充塞弥满,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与世间凡庸恣情纵欲之人均其陷溺”,[42] 因此,存心的首要任务就是“强贼陷溺”,一边消除各种“陷溺”的恶习,一边“时时发见,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43] 象山由此而开辟了两条存心的道路:剥落、减担:“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随起来,又剥落,又清明,须是剥落得净尽方是。”[44] “圣人之言自明白。且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是分明说与你入便孝,出便弟,何须得《传》、《注》。学者疲精神于此,是以担子越重,到某这里,只是与他减担,只此便是格物。”[45] 存心是内心的反省,是由外向内的收敛、内索功夫;而养心则是由内向外的扩充方法:“孟子曰:‘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今吾友既得其本心矣,继此能养之而无害,则谁得而御之。如木有根,苟有培浸而无伤戗,则枝叶当日益畅茂。如水有源,苟有疏浚而无壅窒,则波流当日益冲积。所谓‘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料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大抵读书,古训既通之后,但平心读之,不必强加揣量,则无非浸灌、培益、鞭策、磨励之功。或有未通晓处,姑缺之无害。且以其明白昭晰者日加涵泳,则自然日充日明,后日本原深厚,则向来未晓者将亦有涣然冰释者矣。”[46] 这是一条说得非常清楚的养心路径,就是在存心去欲的基础上,日充日明,日夜涵泳,尊德性、求血脉,是一种“养大体”之“实学”。[47] 由此,象山先生提出了中国哲学史上“学苟知本,六经皆注脚”的著名观点,把阅读经典当作我精神扩充的手段,“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籍。”[48] 于是,“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49] 顶天立地,“还我堂堂地做个人。”[50]
象山哲学之“发明本心”与其说是一种特殊的体悟过程,还不如说是一种宗教性的信仰追求。其“打叠田地净洁”的主体心态,是只有在宗教性的赤诚状态下才能抵达的一种精神境界。因此,“发明本心”与“先立乎其大者”是彼此依持的,换言之,“发明本心”的“存”与“养”的过程,也就是“先立乎其大者”的具体操作过程,前者是途径,是手段,后者是归宿,是目的,二者实际上不可斯须分离,其最终的结果,既是哲学精神的诗化,也是人生境界的诗化。
[①] 《语录上》,《陆九渊集》(卷三十四),中华书局1980年1月版,第400页。
[②] 《与邵叔谊》,《陆九渊集》(卷一),第1页。
[③] 杨宪邦主编:《中国哲学通史》(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4月版,第173页。
[④] “纯一之地”,明显是对道家“纯任自然”与禅宗“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坛经·自心内善知识,般若三昧》)出神入化的涵摄。但是,在《陆九渊集》中,陆子静却不露痕迹,只说这是“尊德性”,就是知德、进德、积善、集义,在当时的学术界,就是针对朱熹“道问学”提出的批评。子静曰:“今谓学问思辨,而于此不能深切著明,依凭空言,傅著意见,增疣益赘,助胜崇私,重其狷忿,长其负恃,蒙蔽至理,捍格至言,自以为是,没世不复,此其为罪,浮于自暴自弃之人矣。此人之过,其初甚小,其后乃大;人之救之,其初则易,其后则难,亦其势然也。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于其端绪知之不至,悉精毕力求多于末沟浍皆盈,涸可立待,要之其终,本末俱失。……”(《陆九渊集》,第2页)纵观中国思想的发展历史,笔者以为,陆九渊与朱熹之“尊德性”和“道问学”的斗争,本质上是宋代社会已经走过了唐代门阀等级的古典时期,商业化、城市化的兴起,导致了市民阶层的崛起,农民进一步脱离土地,自由化的程度有所加强,要求平等的呼声日益壮大的现实生活状况的反映。陆九渊“不求名声,不较胜负,不恃才智,不矜功能,通身纯是道义”(第184页),“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447页),“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第482页)等等诸如此类的表述中,一直透露着道家与禅宗的意蕴。而众所周知,不立文字,不断胜负,明心见性的惠能禅宗的后来居上,本来就代表了下层贫民的呼声,是社会由古典时期向近代转化的重要标志。应该说,象山的哲学实际上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和历史背景。
[⑤] 《年谱》,《陆九渊集》(卷三十六)第483页。
[⑥] 《年谱》,《陆九渊集》(卷三十六)第502页。
[⑦] 张世英:《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24页。
[⑧] 《王守仁序》,《陆九渊集》(附录一),第537-538页。
[⑨] 《与曾宅之》,《陆九渊集》(卷一),第4 -5页。
[⑩] 《与傅克明》,《陆九渊集》(卷十五),第196页。
[11] 《与吴叔有》,《陆九渊集》(卷六),第89页。
[12] 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新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7-228页。
[13] 《与朱济道》,《陆九渊集》(卷十一)
- 上一篇:《易经》卦爻体系中的性情思想初探
- 下一篇:《易传》性、情二字人学解读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 [中等教育] 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 [中国哲学] 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 [财务控制]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 [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 [职业教育] 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 [市场营销] 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 [国际贸易] “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