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社会转型期的仁道危机和孔孟仁学的思想贡献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15:26:00
在战国时代,“仁”的品德对于君主来说,甚至不再被看作是一种优点,而是一种缺点。有一个叫成欢的人就曾批评齐王“太仁”,并指出正是由于齐王的“太仁”导致了兵弱政乱的亡国朕兆[23]。学者和政治家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仁义”提出了批判和否定。商鞅认为仁义不足以治天下:“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商君书·画策》)[24] 韩非子把仁义比作小孩子的游戏:“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至日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夫称上古之传颂,辩而不悫,道先王仁义而不能正国者,此亦可以戏而不可以为治也。夫慕仁义而弱乱者,三晋也;不慕而治强者,秦也,然而未帝者,治未毕也。”[25]因此他主张:“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26]”“君通于不仁,臣通于不忠,则可以王矣。[27]”商鞅与韩非的思想,对秦国的政治都有重要的影响。秦国正是不讲仁义,凭借武力、强权、算计,吞并了各国,统一了天下。
士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战国时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成为与从前讲仁义的“君子”们完全不同的新的一代。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策士便是当时这批人的代表。苏秦面对当时的现实,以为“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他刻苦读书,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要让人主“出其金玉锦绣”,为自己取得“卿相之尊”[28]。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连横”也行、“合纵”也行,可以不择手段。至于这种手段是不是符合仁义,却不在意。他曾对燕昭王说 :“孝如曾参、孝己,则不过养其亲其。信如尾生高,则不过不欺人耳。廉如鲍焦、史鰌,则不过不窃人之财耳。今臣为进取者也。臣以为廉不与身俱达,义不与生俱立。仁义者,自完之道也,非进取之术也。”[29] 仁、义、孝、廉这些道德观念,都被醉心“进取”的苏秦否定并抛弃了。
于是战国时期,无论君主还是广大士人,纷纷“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茍以取强而已矣”[30]。仁道精神陷入了深刻的危机。
“仁”道精神之所以陷入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与现实的功利目标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冲突。“仁”道精神的核心部分包含有不能以功利的、算计的态度来对待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意思,任何把人当作手段去达到其他功利目的的做法,都是不仁的。“仁”固然具体表现为对他人的爱,但如果这种爱仅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回报,也就是说,是建立在算账基础上的爱,那也不能算仁。当时人们通常也是这样来理解这个“仁”的。如《墨经》里说:“仁,体爱也。[31]”“仁,爱己者非为用己也,不若爱马。[32]”这就是说,仁体现为对他人的爱,但这种爱不是出于利用别人的目的,就像爱自己不是为了利用自己一样,这和爱马是为了利用马是不一样的。 韩非子也说:“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报也。[33]”韩非子虽然否定“仁义”对于国家政治的价值,但是他在《解老》篇对“仁”所下的这个定义,仍然承认“仁”应当是一种对于他人的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的爱。
但正因为“仁”不讲回报,不计算投入产出,因此如果从效益和功用的坐标来衡量,“仁”是没有效益的、“无用”的。春秋战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都处于变动不居之中,国与国的力量对比在变,人与人的身份地位在变。强者为王败者为寇,竞争十分激烈。但正是这种动荡和竞争的时代环境,为个人和诸侯国的发展提供了空前机遇和可能性,诸侯渴望尽快国富兵强,个人渴望尽早飞黄腾达。对国家来说,强兵富国是硬道理,争霸称雄是硬道理。对个人来说,竞争进取是硬道理,出人头地是硬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而言,立竿见影的效益和功用都变得十分重要。然而仁道精神提倡的却是非功利的克己,不计效益的爱惠,这确实帮不了上述硬道理什么忙。
齐桓、晋文玩“假仁”能奏效,恰恰是因为那是“假”的。如若当了真,像宋襄公那样,就要吃大亏。宋襄公可以算是颇有仁道精神的君主,他一上台,就“以公子目夷为仁,使为左师以听政”[34],可见他用人的标准是“仁”。晋公子重耳流浪到宋国,他慷慨资助“马二十乘”,却没有像楚子那样提出将来“何以报不谷”的功利要求。这也是很有仁道精神的[35]。但是宋襄公又经常“欲合诸侯”,有称霸的欲望。他既想像齐桓公那样成为诸侯霸主,又不愿放弃仁道的精神,要做仁人君子。用俗话来说,就是既要做婊子,又想立牌坊。或许他错就错在不懂得像后来晋文公们那样假“牌坊”以做“婊子”,最终获得“婊子”之门“牌坊”存焉的好结果。他真诚地以为做“婊子”和立“牌坊”可以两不误。殊不知从本质上说“婊子”和“牌坊”在一个人身上是不兼容的,争霸的功利目标与求仁的道德取向是矛盾的。宋、楚泓之战,宋襄公坚持“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的仁道精神,结果被楚国打败,自己受了重伤,不治而死[36]。后来韩非子谈到这件事,尖刻地指出“此乃慕自仁义之祸”[37]。宋襄公坚持仁道的精神,但却成为一个悲剧人物,甚至是一个可笑的人物。这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仁道的悲哀。
在宋襄公身上发生的事情在当时可以说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它表明,在当时,谁要是真诚地固守仁道的精神来处理事情,谁就会在激烈的政治军事竞争中处于劣势,走向失败!至少在当时可以预见的现实进程中,仁者未必如孟子所说的那样“无敌于天下”。事实恰好相反,在社会剧变、竞争激烈的时代,讲“仁”道的往往会败在不讲“仁”道的手下。不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
春秋末年鲁国的阳虎有一句名言: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38], 十分精辟地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仁道精神与功利目标之间的对立。不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坚持仁道就无法富强,要想富强就顾不得仁道。阳虎看出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那么他的选择是什么呢?很遗憾,他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富”而不选择“仁”。当时齐国老臣鲍国就曾评价阳虎,说他“亲富不亲仁”[39]。阳虎后来运用各种奸诈手段,试图在鲁、齐两国谋求个人的非常规发展。或许只是由于鲁、齐两国仁道遗风尚存,阳虎在鲁、齐的进展不是很顺利。但他最后投奔晋国的赵氏,受到赵简主的重用,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富贵梦[40]。
在这种激烈竞争、弱肉强食的社会环境中,士人们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也就自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意识到,要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成就功名,出人头地,立于不败之地,就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座标与道德观念作一番调整。如苏秦所言,“仁义”这些东西丝毫无助于“进取”,只可以用于“自完”。而这所谓“自完”,固然本是指自我道德之完满,但在激烈竞争的社会转型时期,事实上往往恰好也意味着“自我完蛋”!如尾生高之守柱而死,如鲍焦之抱木立枯,他们所坚守的“廉”与“信”的道德算是完满了,但他们的命也完蛋了。
从春秋五霸的假仁假义,到战国诸雄的不仁不义,直至最不仁最不义、有虎狼之心的秦国统一天下,原始素朴的仁道精神一步步陷入危机。然而,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就是在矛盾与悖论中展开。与上述过程同时,关于仁道的思想也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体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就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仁学。
孔子、孟子都对“仁”的内涵作了一些表述。如“仁”的内涵包括“爱人”[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3]”“恭、宽、信、敏、惠”[44],“恻隐之心”[45],“事亲”[46]或“亲亲”[47],“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有所不忍达之於其所忍”[48]等等。但是,孔孟的更重要的贡献,倒并不在于提出“仁”这个道德概念并作了一些解说,而在于告诉人们:“仁”不仅是最高的道德,更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仁”是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之所在,而不是为了达到其他什么目标的手段。孔子说:“仁者,人也。”[49]孟子也说:“仁也者,人也。”[50]朱熹解释道:“仁者,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也。”[51] 这也就是说“仁道”就是“人道”,是人之为人的终极价值之所在。离开了“仁道”,人就不成其为人了。因此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52]”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53]”“杀身成仁”的庄严意义就是不愿意作为一个不是人的东西活在世上。
孟子进而给“仁”安顿了天命与心性一以贯之的道德形上学根基。孟子说:“仁,人心也。[54]”又说:“夫仁,天之尊爵也。[55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 [中等教育] 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 [中国哲学] 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 [财务控制]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 [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 [职业教育] 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 [市场营销] 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 [国际贸易] “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