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工业设计本质研讨工业设计课程设置的缺项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00:30:00
论文关键词:工业设计本质 适应性 课程设置
论文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变更,工业设计早期的概念界定已经不能适应今日社会的巨大变化。文章通过分析工业设计学科本质特征,探讨了工业设计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缺项。
教育界对工业设计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起初工业设计被认为是“艺术+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是解决产品造型是否漂亮的问题,“设计”被误解为“美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设计被提高到了“艺术+技术+市场”的层面。这种理解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实际上还是产品本身的美化和市场价格的结合。这种对工业设计学科的误解,追根溯源,与行业内外对工业设计学科本质理解不足有关。
一、工业设计学科本质
1957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建立。1959年9月,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届ICSID会议,这次会议开创了工业设计的里程碑,第一次给工业设计①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②这个定义受当时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多关心设计和设计师本身。
这个在1959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年会上提出的第一个定义,目前为大多数的工业设计教材所使用。但工业设计的定义也在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的探讨、修订、完善中不断变迁,从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历次召开的大会主题来看,设计从来没有限定在造型的层面上。相反,世界工业设计主流思想的发展历程一再关注设计为人的生存所带来的影响。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1969年③及2006年分别更新了工业设计概念。从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设计已由产品的表征设计发展为人的生存方式的设计,由对产品形式的研究发展为对特定社会形态中人的行为方式及需求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工业设计逐渐完成了由对审美关系的关注,到对人的生命、理想及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在物上的投射的关注,由对物的关注到对人的关注。工业设计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为人类创造更合理、更健康的生存方式” 。“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以整合资源,创新产业机制,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的、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需求。”④
二、工业设计课程设置缺项
笔者调研多所高校,发现有几项值得探讨的课程缺项,如生活方式研究、设计材料工艺学等课程。现就生活方式研究课程做一些探讨。
根据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更合理、更健康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及目的,揭示出工业设计是为人的设计、为人的学科。真正的工业设计教育需要一切与人有关、研究人的学科知识的支持与融入,作为工业设计者来说“知其然”只能应付一般的常规工作,但要创造性地工作就必须做到“知其所以然”。生活方式是人类日常行为与行为发生的环境,可以说人类所有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活动都是生活方式的表现。“有了设计行为,人类也就有了选择生活的权利,产生了人照什么方式进行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否合理等问题。因而设计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设计。”⑤生活研究是整个工业设计过程中的第一步,倘若工业设计缺乏基于社会学的人类生活形态的研究,是很难真正创造适合中国人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工业产品的。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说:“我们要把工业设计跟生活需要联系起来。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我的口号是‘要设计一个新的生活方式’,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⑥高校的工业设计教育存在课程体系与社会、企业脱节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造型技术,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市场问题的研究和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研究,因此一些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对设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基本不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而只能胜任整个设计链中极小的一部分工作。学生只有认识工业设计在改变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关注生活,才能站在“设计学”的角度理解工业设计。我们应思考在工业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加入生活方式研究的专门课程,以帮助学生真正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认识工业设计的真正目标——人类的高品质生存。
适应性的教学课程须充分考虑到社会因素并及时不断地做出调整,设置与社会大众需求相适应的课程。我们应努力引进热门课程、加强主干课程、开设特色课程、融合交叉课程,改善课程设置的结构,重新建构工业设计的适应性课程体系。
结语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工业设计教育任重道远,只有高水平的设计适应性教育才可能有高层次的设计适合性人才。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和遵循工业设计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把握工业设计学科建设的特点,以新的观念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之路,努力构建符合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设计教育课程体系。
注释:
① 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的概念提出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美国艺术家约瑟夫·西奈尔(Joseph Sinell)1919年用“工业设计”称呼广告上的工业产品图像首次提出来的;另一种说法是英国的柯尔爵士在19世纪中叶《设计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出现“工业设计”一词为开端.
②③设计的定义出自http://www.icsid.org/about/about/articles33.htm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官方网.
④柳冠中.工业设计学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⑤潘鲁生,徐庆文.中国传统生活方式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⑥柳冠中.事理学论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1]柳冠中.设计文化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司马贺. 人工科学:复杂性面面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郑建启.设计材料工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许喜华,陈皓.汉城工业设计家宣言解读与设计本体论研究[J].装饰,2005(1).
[5]潘鲁生.中国传统生活方式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论文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变更,工业设计早期的概念界定已经不能适应今日社会的巨大变化。文章通过分析工业设计学科本质特征,探讨了工业设计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缺项。
教育界对工业设计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起初工业设计被认为是“艺术+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是解决产品造型是否漂亮的问题,“设计”被误解为“美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设计被提高到了“艺术+技术+市场”的层面。这种理解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实际上还是产品本身的美化和市场价格的结合。这种对工业设计学科的误解,追根溯源,与行业内外对工业设计学科本质理解不足有关。
一、工业设计学科本质
1957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建立。1959年9月,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届ICSID会议,这次会议开创了工业设计的里程碑,第一次给工业设计①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②这个定义受当时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多关心设计和设计师本身。
这个在1959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年会上提出的第一个定义,目前为大多数的工业设计教材所使用。但工业设计的定义也在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的探讨、修订、完善中不断变迁,从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历次召开的大会主题来看,设计从来没有限定在造型的层面上。相反,世界工业设计主流思想的发展历程一再关注设计为人的生存所带来的影响。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1969年③及2006年分别更新了工业设计概念。从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设计已由产品的表征设计发展为人的生存方式的设计,由对产品形式的研究发展为对特定社会形态中人的行为方式及需求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工业设计逐渐完成了由对审美关系的关注,到对人的生命、理想及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在物上的投射的关注,由对物的关注到对人的关注。工业设计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为人类创造更合理、更健康的生存方式” 。“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以整合资源,创新产业机制,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的、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需求。”④
二、工业设计课程设置缺项
笔者调研多所高校,发现有几项值得探讨的课程缺项,如生活方式研究、设计材料工艺学等课程。现就生活方式研究课程做一些探讨。
根据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更合理、更健康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及目的,揭示出工业设计是为人的设计、为人的学科。真正的工业设计教育需要一切与人有关、研究人的学科知识的支持与融入,作为工业设计者来说“知其然”只能应付一般的常规工作,但要创造性地工作就必须做到“知其所以然”。生活方式是人类日常行为与行为发生的环境,可以说人类所有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活动都是生活方式的表现。“有了设计行为,人类也就有了选择生活的权利,产生了人照什么方式进行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否合理等问题。因而设计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设计。”⑤生活研究是整个工业设计过程中的第一步,倘若工业设计缺乏基于社会学的人类生活形态的研究,是很难真正创造适合中国人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工业产品的。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说:“我们要把工业设计跟生活需要联系起来。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我的口号是‘要设计一个新的生活方式’,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⑥高校的工业设计教育存在课程体系与社会、企业脱节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造型技术,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市场问题的研究和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研究,因此一些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对设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基本不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而只能胜任整个设计链中极小的一部分工作。学生只有认识工业设计在改变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关注生活,才能站在“设计学”的角度理解工业设计。我们应思考在工业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加入生活方式研究的专门课程,以帮助学生真正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认识工业设计的真正目标——人类的高品质生存。
适应性的教学课程须充分考虑到社会因素并及时不断地做出调整,设置与社会大众需求相适应的课程。我们应努力引进热门课程、加强主干课程、开设特色课程、融合交叉课程,改善课程设置的结构,重新建构工业设计的适应性课程体系。
结语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工业设计教育任重道远,只有高水平的设计适应性教育才可能有高层次的设计适合性人才。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和遵循工业设计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把握工业设计学科建设的特点,以新的观念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之路,努力构建符合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设计教育课程体系。
注释:
① 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的概念提出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美国艺术家约瑟夫·西奈尔(Joseph Sinell)1919年用“工业设计”称呼广告上的工业产品图像首次提出来的;另一种说法是英国的柯尔爵士在19世纪中叶《设计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出现“工业设计”一词为开端.
②③设计的定义出自http://www.icsid.org/about/about/articles33.htm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官方网.
④柳冠中.工业设计学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⑤潘鲁生,徐庆文.中国传统生活方式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⑥柳冠中.事理学论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柳冠中.设计文化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司马贺. 人工科学:复杂性面面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郑建启.设计材料工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许喜华,陈皓.汉城工业设计家宣言解读与设计本体论研究[J].装饰,2005(1).
[5]潘鲁生.中国传统生活方式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 上一篇:浅议压力容器制造中材料代用的浅析
- 下一篇:浅议工业设计色彩教学怎样为产品设计服务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 [中等教育] 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 [中国哲学] 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 [财务控制]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 [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 [职业教育] 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 [市场营销] 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 [国际贸易] “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