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俄的几次战略转折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6-30 15:28:00
摘 要 本文从列宁时代开始一直到普京时代研究俄国的几次转折,实事求是地说明了前苏联一步步走向解体,对每一个阶段都进行了说明,给人们留下思考。
关键词 苏俄战略 转折
丘吉尔先生曾经说过:“我无法对你预言俄国”。像前苏联这样一个大帝国,强盛时是多么不可一世,而衰败又是那样不堪一击;俄国问题永远萦绕在我们心头,永远值得我们去评头论足。
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观察苏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必修课,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苏联领导人是强硬冷酷和坚强的现实主义者,他们懂得如何算计国际实力。”棋局早已终结,过去已早成为历史,但是历史始终不会忘记那一次次惊涛骇浪,如果我们回眸一观,就会发现那些闪光点依旧浮现在眼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拨开历史和人为的迷雾来看一看在苏俄大地上那翻天覆地的变化,重新回到那风云激荡的年代。
1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折
在4年帝国主义战争和3年反武装干涉战争的阴影下,当时,“1920年的大工业产值几乎等于战前的1/7;1921年的生铁产量只有11.63万吨即等于战前生铁产量的3%左右;3/4的国土被敌人侵占,许多工厂由于缺乏原料和燃料被迫停工,彼得格勒的工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只能领到1/8磅面包。”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为了战胜敌人,为了脱离险境,当时的政府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即把大中小工业国有化,实施余粮搜集制,把农民的一切余粮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并使日用品和粮食定量配给。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来对付国内外的敌人,最终取得胜利。等到战争结束时,国家已经被弄得贫困不堪了,面包、食盐、油料等的缺乏使人民不堪忍受,早在十月革命前列宁就提出:革命将给俄国人带来和平、面包、土地。但是现在这些必需品的缺乏使苏俄大地上孕育着一场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在地主富农旧俄军官的煽动下,农民、工人的怨气日积月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认识到必须有一个新的经济战略来代替旧的经经济战略。于是,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了,在列宁同志的建议下,大会通过了新经济政策的决议,从理论上完成了第一次转折。新经济政策规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向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部分恢复小型私人企业。”列宁认为:“在小农国家内实现本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其正确的政策是要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取粮食,粮食税就是向这种粮食政策的过渡。”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小农经济本身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形式,它对市场熟视无睹更没有交换的欲望,没有交换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意味着农民将永远和贸易断绝关系,永远保持他的愚昧性和封建经济的不灵活性,所以列宁认为在小农的社会里只能让市场去融化农民,只有将农民市场化了,才能谈到改变整个小农的汪洋大海。另外,仅仅从农民入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资本入手,这就有了租让制和租借制以及部分恢复小型私人企业。列宁曾说:“流转就是贸易自由就是资本主义,不要害怕让共产党员去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其中也包括向商人、向办合作社的小资本家、向资本家学习。 列宁还对《曼彻斯特卫报》记者阿.兰塞姆提到了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准许小生产者拥有贸易自由;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做‘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在一个拥有小农汪洋大海的国度里(包括中国和俄国)发展和复苏资本主义是必要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性转折,是国际共运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转折,是在列宁的关注和支持下的一次伟大的实验;这次实验活跃了市场恢复了经济,尽管列宁逝世不久的1927年,农业集体化取代了它,这次实验却永远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2 从短暂的马林科夫时代到赫鲁晓夫时代的转折
第二次转折是在1953年8月,这是历史给俄国人第二次机会,这是1953年3月 5日约瑟夫·斯大林与世长辞后的又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当时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在一次最高苏维埃会议上提出要用一种新的经济政策来取代旧的计划经济,要更加注意公众的商品消费并提供充足的消费商品;但由于苏俄的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苏联的重工业太重,属于世界一流;但轻工业发展缓慢,农业尤其落后,粮食等农产品甚至需要进口。”苏俄社会完全被扭曲了:军队成了最令人激动的行业;在两极格局的条件下,军事力量的对比往往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标志,军方的势力和发言权在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中始终有充分的影响力,当马林科夫为这次转折呕心沥血时,他没有想到那些军界的将军们已经同野心家赫鲁晓夫纠集在一起筹划反击方案呢。在军人们对现时政治不满的情况下他们完全有能力实现他们的政治要求,使用他们参政的野心达到目的。结果马林科夫壮志难酬不得不辞去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1955年2月 9日随着马林科夫的下台,第二次改革被白白葬送了。
分析这次改革我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两个方面:
(1)是由俄罗斯的军事化传统决定的,无论是在沙皇时代还是在列宁斯大林时代,军队的发言权始终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在沙皇时代俄罗斯的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带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追求的是“富国强兵”,其中以强兵第一、富国第二,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分量很重”。
(2)马林科夫纯粹是一个书呆子,他看不到军方的特殊作用,看不到一些军人的“野心”,而赫鲁晓夫则不同他和斯大林一样,是老练的政坛老手,善于笼络军人,早在二战时期赫鲁晓夫就是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军事委员,斯大林逝世后就是他策动了依靠军方逮捕了贝利亚,也正是他依靠二战名将朱可夫摆脱了暂时的低谷成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中的一员,朱可夫在马林科夫与赫鲁晓夫的斗争中,把力量投入了赫鲁晓夫一边;当时朱可夫在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只要他登高一呼,所有的军人都会倒戈相向。而马林科夫既没有军方支持也没有有力的臂膀支持,只有下台一条路了。
3 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转折———从传统的社会主义到“民主的”社会主义
第三次转折是在戈尔巴乔夫的主持下进行的,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主要有:
(1)继赫鲁晓夫之后继续攻击斯大林,历史上的政治领导人都是一块块灵牌,对他们的评价必须非常慎重,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引起一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波动和混乱;例如“苏共中央的《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草案抛弃了消极对待各社会民主党的教条主义僵化态度,……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正在打破原先被意识形态化了的经典的狭隘框框。”
(2)戈尔巴乔夫承认社会主义党派的社会民主党化,向西欧的社会民主党靠拢;历史观上的向右转,否定了历史实践;俄国熊被拔光了“利爪和牙齿”,困囚在牢笼中。在国内,老百姓每天面对的只是西方传媒,他们对西方的宣传无法辨别,人民的生活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大量的轻工业产品和农产品需要进口,百货商店的空空货架成为时尚。在外交上,对美外交失误,对华外交失当,对东欧盟友的大国沙文主义态度,使整个外交四面楚歌。
4 从叶利钦时代到普京时代的转折
这次转折,是由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叶利钦开始的,叶利钦一上台就是“大手笔”—“1991年11月他启用激进自由主义者盖达尔,任命他为副总理,他们不顾当时议会的的强烈反对毅然推行被称做“休克疗法”的激进改革。”这种休克疗法采取全盘私有化,使许多公有资产瞬间变成私有资产,给整个国家带来动荡和不安,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贫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任何有钱人都在鲸吞着公有财产,“1996年俄罗斯人已有1/4生活在最低贫困线以下,比1993年高5倍。”许多俄罗斯人不得不在家种植小块土地以补贴家用,那些不甘贫困的人不得不干些不法之事:卖淫、走私、腐败等等。“由于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社会层面上的政治组织的软弱就不奇怪了。”这期间产生许多俄罗斯新贵,如:别列佐夫斯基,之所以能一夜暴富其根源就在于休克疗法的累累神力,这些新贵掠夺国家财产,拉大了贫富差距,不满情绪波及俄罗斯全境;叶利钦为了平息不满开始频繁解散内阁,可经济仍旧毫无起色,由于过度劳累他病倒了,但是这位坚强果断危险的俄罗斯大帝明智的选择了普京,使普京成了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普京,克格勃出身,他一上台就声言:“给我20年还你一个新俄罗斯。”他一上台就通过了过去难产的《土地法》,打破了过去由于瞎指挥和盲目开垦给生产力带来的桎梏,给农民一定的土地自主权,大力扩展粮食出口通道,据统计,至少在2002年粮食总产量与上一年持平达到8 200万吨。在2000年7月8日普京总统首次颁布了他的国情咨文,全面阐述了俄罗斯政治经济改革措施,提出“建立有竞争力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少一些行政干预,多一些经营自由、生产自由、贸易自由和投资自由以及国家保护所有权,保证企业间公平竞争,国家再不过多干涉企业的经营活动,保证企业家不受行政机关的压制,改革税收制度,降低税赋,大力整顿银行和金融市场,实行符合实际的社会保障政策,减轻国家负担。”在对外关系上他继承了叶利钦的双头鹰战略—东西兼顾,攫取最大的战略利益,他认为:“外交应该为国家的经济利益服务,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核心是国内目标高于国际目标。”他积极主张融入欧洲,同欧洲国家协商解决俄罗斯的一部分外债问题,依据现有国力对原势力范围进行调整,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战略收缩,俄罗斯国防部的克瓦什宁大将就是普京“收缩战略”的“优等生”。克瓦什宁大将主张:依据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来定位国防实力,这至少在目前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正在逐渐恢复,尽管还有许多问题,但是严酷的时候已经过去,俄罗斯在普京手里走向复兴的时代不会远的。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讲,未来的俄罗斯将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它未必会成为我们的对手,但它是我们必须小心相处的邻居。
参考文献
1 赵曜.为什么社会主义在二十世纪下半期会从高潮到低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2
2 左师军,王德清.重新崛起的“哥萨克.世界军事,2002(10)
关键词 苏俄战略 转折
丘吉尔先生曾经说过:“我无法对你预言俄国”。像前苏联这样一个大帝国,强盛时是多么不可一世,而衰败又是那样不堪一击;俄国问题永远萦绕在我们心头,永远值得我们去评头论足。
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观察苏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必修课,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苏联领导人是强硬冷酷和坚强的现实主义者,他们懂得如何算计国际实力。”棋局早已终结,过去已早成为历史,但是历史始终不会忘记那一次次惊涛骇浪,如果我们回眸一观,就会发现那些闪光点依旧浮现在眼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拨开历史和人为的迷雾来看一看在苏俄大地上那翻天覆地的变化,重新回到那风云激荡的年代。
1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折
在4年帝国主义战争和3年反武装干涉战争的阴影下,当时,“1920年的大工业产值几乎等于战前的1/7;1921年的生铁产量只有11.63万吨即等于战前生铁产量的3%左右;3/4的国土被敌人侵占,许多工厂由于缺乏原料和燃料被迫停工,彼得格勒的工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只能领到1/8磅面包。”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为了战胜敌人,为了脱离险境,当时的政府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即把大中小工业国有化,实施余粮搜集制,把农民的一切余粮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并使日用品和粮食定量配给。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来对付国内外的敌人,最终取得胜利。等到战争结束时,国家已经被弄得贫困不堪了,面包、食盐、油料等的缺乏使人民不堪忍受,早在十月革命前列宁就提出:革命将给俄国人带来和平、面包、土地。但是现在这些必需品的缺乏使苏俄大地上孕育着一场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在地主富农旧俄军官的煽动下,农民、工人的怨气日积月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认识到必须有一个新的经济战略来代替旧的经经济战略。于是,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了,在列宁同志的建议下,大会通过了新经济政策的决议,从理论上完成了第一次转折。新经济政策规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向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部分恢复小型私人企业。”列宁认为:“在小农国家内实现本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其正确的政策是要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取粮食,粮食税就是向这种粮食政策的过渡。”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小农经济本身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形式,它对市场熟视无睹更没有交换的欲望,没有交换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意味着农民将永远和贸易断绝关系,永远保持他的愚昧性和封建经济的不灵活性,所以列宁认为在小农的社会里只能让市场去融化农民,只有将农民市场化了,才能谈到改变整个小农的汪洋大海。另外,仅仅从农民入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资本入手,这就有了租让制和租借制以及部分恢复小型私人企业。列宁曾说:“流转就是贸易自由就是资本主义,不要害怕让共产党员去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其中也包括向商人、向办合作社的小资本家、向资本家学习。 列宁还对《曼彻斯特卫报》记者阿.兰塞姆提到了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准许小生产者拥有贸易自由;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做‘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在一个拥有小农汪洋大海的国度里(包括中国和俄国)发展和复苏资本主义是必要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性转折,是国际共运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转折,是在列宁的关注和支持下的一次伟大的实验;这次实验活跃了市场恢复了经济,尽管列宁逝世不久的1927年,农业集体化取代了它,这次实验却永远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2 从短暂的马林科夫时代到赫鲁晓夫时代的转折
第二次转折是在1953年8月,这是历史给俄国人第二次机会,这是1953年3月 5日约瑟夫·斯大林与世长辞后的又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当时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在一次最高苏维埃会议上提出要用一种新的经济政策来取代旧的计划经济,要更加注意公众的商品消费并提供充足的消费商品;但由于苏俄的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苏联的重工业太重,属于世界一流;但轻工业发展缓慢,农业尤其落后,粮食等农产品甚至需要进口。”苏俄社会完全被扭曲了:军队成了最令人激动的行业;在两极格局的条件下,军事力量的对比往往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标志,军方的势力和发言权在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中始终有充分的影响力,当马林科夫为这次转折呕心沥血时,他没有想到那些军界的将军们已经同野心家赫鲁晓夫纠集在一起筹划反击方案呢。在军人们对现时政治不满的情况下他们完全有能力实现他们的政治要求,使用他们参政的野心达到目的。结果马林科夫壮志难酬不得不辞去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1955年2月 9日随着马林科夫的下台,第二次改革被白白葬送了。
分析这次改革我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两个方面:
(1)是由俄罗斯的军事化传统决定的,无论是在沙皇时代还是在列宁斯大林时代,军队的发言权始终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在沙皇时代俄罗斯的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带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追求的是“富国强兵”,其中以强兵第一、富国第二,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分量很重”。
(2)马林科夫纯粹是一个书呆子,他看不到军方的特殊作用,看不到一些军人的“野心”,而赫鲁晓夫则不同他和斯大林一样,是老练的政坛老手,善于笼络军人,早在二战时期赫鲁晓夫就是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军事委员,斯大林逝世后就是他策动了依靠军方逮捕了贝利亚,也正是他依靠二战名将朱可夫摆脱了暂时的低谷成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中的一员,朱可夫在马林科夫与赫鲁晓夫的斗争中,把力量投入了赫鲁晓夫一边;当时朱可夫在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只要他登高一呼,所有的军人都会倒戈相向。而马林科夫既没有军方支持也没有有力的臂膀支持,只有下台一条路了。
3 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转折———从传统的社会主义到“民主的”社会主义
第三次转折是在戈尔巴乔夫的主持下进行的,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主要有:
(1)继赫鲁晓夫之后继续攻击斯大林,历史上的政治领导人都是一块块灵牌,对他们的评价必须非常慎重,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引起一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波动和混乱;例如“苏共中央的《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草案抛弃了消极对待各社会民主党的教条主义僵化态度,……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正在打破原先被意识形态化了的经典的狭隘框框。”
(2)戈尔巴乔夫承认社会主义党派的社会民主党化,向西欧的社会民主党靠拢;历史观上的向右转,否定了历史实践;俄国熊被拔光了“利爪和牙齿”,困囚在牢笼中。在国内,老百姓每天面对的只是西方传媒,他们对西方的宣传无法辨别,人民的生活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大量的轻工业产品和农产品需要进口,百货商店的空空货架成为时尚。在外交上,对美外交失误,对华外交失当,对东欧盟友的大国沙文主义态度,使整个外交四面楚歌。
4 从叶利钦时代到普京时代的转折
这次转折,是由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叶利钦开始的,叶利钦一上台就是“大手笔”—“1991年11月他启用激进自由主义者盖达尔,任命他为副总理,他们不顾当时议会的的强烈反对毅然推行被称做“休克疗法”的激进改革。”这种休克疗法采取全盘私有化,使许多公有资产瞬间变成私有资产,给整个国家带来动荡和不安,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贫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任何有钱人都在鲸吞着公有财产,“1996年俄罗斯人已有1/4生活在最低贫困线以下,比1993年高5倍。”许多俄罗斯人不得不在家种植小块土地以补贴家用,那些不甘贫困的人不得不干些不法之事:卖淫、走私、腐败等等。“由于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社会层面上的政治组织的软弱就不奇怪了。”这期间产生许多俄罗斯新贵,如:别列佐夫斯基,之所以能一夜暴富其根源就在于休克疗法的累累神力,这些新贵掠夺国家财产,拉大了贫富差距,不满情绪波及俄罗斯全境;叶利钦为了平息不满开始频繁解散内阁,可经济仍旧毫无起色,由于过度劳累他病倒了,但是这位坚强果断危险的俄罗斯大帝明智的选择了普京,使普京成了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普京,克格勃出身,他一上台就声言:“给我20年还你一个新俄罗斯。”他一上台就通过了过去难产的《土地法》,打破了过去由于瞎指挥和盲目开垦给生产力带来的桎梏,给农民一定的土地自主权,大力扩展粮食出口通道,据统计,至少在2002年粮食总产量与上一年持平达到8 200万吨。在2000年7月8日普京总统首次颁布了他的国情咨文,全面阐述了俄罗斯政治经济改革措施,提出“建立有竞争力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少一些行政干预,多一些经营自由、生产自由、贸易自由和投资自由以及国家保护所有权,保证企业间公平竞争,国家再不过多干涉企业的经营活动,保证企业家不受行政机关的压制,改革税收制度,降低税赋,大力整顿银行和金融市场,实行符合实际的社会保障政策,减轻国家负担。”在对外关系上他继承了叶利钦的双头鹰战略—东西兼顾,攫取最大的战略利益,他认为:“外交应该为国家的经济利益服务,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核心是国内目标高于国际目标。”他积极主张融入欧洲,同欧洲国家协商解决俄罗斯的一部分外债问题,依据现有国力对原势力范围进行调整,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战略收缩,俄罗斯国防部的克瓦什宁大将就是普京“收缩战略”的“优等生”。克瓦什宁大将主张:依据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来定位国防实力,这至少在目前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正在逐渐恢复,尽管还有许多问题,但是严酷的时候已经过去,俄罗斯在普京手里走向复兴的时代不会远的。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讲,未来的俄罗斯将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它未必会成为我们的对手,但它是我们必须小心相处的邻居。
参考文献
1 赵曜.为什么社会主义在二十世纪下半期会从高潮到低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2
2 左师军,王德清.重新崛起的“哥萨克.世界军事,2002(10)
- 上一篇:第一页
- 下一篇: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分析与比较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 [中等教育] 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 [中国哲学] 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 [财务控制]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 [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 [职业教育] 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 [市场营销] 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 [国际贸易] “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