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社会保险》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6-30 22:12:00
论文关键词:《社会保险》课程 PBL 参与式教学 经典著作 实验教学
论文摘要:《社会保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忽略了《社会保险》课程的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从《社会保险》课程的特点和目前《社会保险》课程的教学方法出发,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种教学方法可以在《社会保险》课程教学实践中尝试,以期能够改善《社会保险》课程的教学效果。
《社会保险》课程是全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整个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体系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还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理论,并能熟练地应用和操作,需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精华的同时,继续探讨和研究创新的教学方法,使其满足市场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进行下列教学方法的尝试和运用。
一、采用基于PBL的参与式教学模式
基于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参与式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创新力和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主人,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乐趣和与老师、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基于PBL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在《社会保险》课程中的应用探索包括如下环节:1.设计适合学生自学研究的问题体系。PBL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并且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使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培养综合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材料,学生之间通过协作交流来探索和解决一个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此模式下,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其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社会保险的实践性决定了《社会保险》教学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基础,帮助学生学懂并运用知识于实际,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针对《社会保险》课程特点设计适合学生自学研究的问题体系时,可把社会保险在当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情境真实地引入课堂,突出社会保险事件的时效性,高度关注重大热点、焦点,关注社会生活,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的思考和活动有较大的空间,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2.科学地进行分组。PBL学习过程均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可随机抽样确定组长,组长和组员之间自行双向选择,这样组员和组长之间可以由于共同的爱好、动机、兴趣走到一起,每个组员都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产生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小组组长进行组员的明确分工,组织组员用所学的知识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积极讨论,要求每个组员必须发言。讨论完成后,每个小组长陈述自己小组讨论结果和存在分歧的问题。这样每个小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经常出现课堂讨论延续到课下的场面。3.教师组织教学和管理课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PBL 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BL 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讲授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小组学习。在PBL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投入更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组织和策划教学过程,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通过 PBL 教学案例的编写、综合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指导手册的编写等来表达和实现;另一方面作为课堂的指导者,要运用多种管理手段控制课堂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启发和激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鼓励组员之间互相争论、质疑,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社会保险》课程作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主干课,该课程的开展为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假设进程的加快,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这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仅靠《社会保险》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很难实现的,而经典著作一般立意较高而且着眼长远,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陶冶其情操是大有裨益的,这恰恰可以弥补原有专业教育的不足,起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作用。如对现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的《贝弗里奇报告》以及《福利经济学》等,这些经典著作不仅揭示了本学科的内在逻辑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而且对专业的发展做出富有远见的规划。如果学生能够接触并系统地学习此类著作,对其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以及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
三、重视实验教学法的运用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 “要坚持能力为重的培养模式,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社会保险》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社会保险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是《社会保险》课程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普通高校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而言,固然需要系统地学习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但接受有效的、有特色的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训练尤为重要,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战场。所谓实验实践教学,是指在理论教学之外,通过模拟的或者真实的实验实践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在《社会保险》课程中设置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创新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实验实践能力的训练;二是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平台,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实践、创新等各种能力,进而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竞争力。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吉林大学都开设了社会保险基金信息管理系统模拟实验室。在仿真的环境中, 使学生体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操作的全过程, 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西南财经大学还设有保险精算实验室, 对于理论教学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适应了我国不断增长的对社会保障领域高级人才的需求。
在《社会保险》课程的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以上三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社会保险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总之, 社会保险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能动的过程, 它需要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及普通教师的共同努力。 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的迅猛发展, 对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带来了新挑战, 我们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符合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参考文献:
[1]黄任民.经典著作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建设探索.中国高教研究,2009.10
[2]马蔚姝.PBL教学模式在“社会保障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经济研究导刊,2011.30
[3]牛红军等.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实验室科学,2012.1
- 上一篇:自由职业者社会保险缴纳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 下一篇:浅议《社会保险法》实施问题分析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 [中等教育] 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 [中国哲学] 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 [财务控制] 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 [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 [职业教育] 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 [市场营销] 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 [国际贸易] “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